走进什邡市双盛初中的保安室,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浓郁墨香,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苍劲有力的毛笔字卷……今年刚满50岁的吴爱国,已在双盛初中从事保安工作十余年。6年前,他看着每日校园里师生兴致盎然地“舞文弄墨”,也不由得手痒痒,抓起了毛笔。这一抓,还抓出来了个书法爱好者来。
“最开始,我参加学校书法课程只是想打发一下时间,没想到练着练着还挺有意思,上了瘾。”吴爱国说道。
起初,吴爱国连毛笔都抓不稳,只能跟在学校老师和学生身后从横竖撇捺一点点学起。他一直坚持跟着学校的书法课程练习,渐渐地,吴爱国也可以写出别人看了想要拿去当对联的字来。吴爱国告诉记者,“学校开设的书法课让我很受益,没想到我也能有体验传统艺术的机会。”
吴爱国的书法爱好得益于他所就职学校浓郁的书法文化氛围,这所位于什邡市的双盛初中,正在用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感染着全校师生。
双盛初中始建于1969年,“5·12”汶川地震后校园得到了重建,此后校园的软硬件设施得到了质的提升。近十年来,双盛初中立足于乡村中学办学的实际情况,借助什邡市全国书法之乡的先天优势,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一条以书法艺术为突破口,以艺体美育为核心的特色教学之路。
通过十余年的书法休闲文化建设,双盛初中现已有省书协会员8人,市书法家协会会员26人,师生在各级各类的书法展示中获奖、参展近600人次,其中更有3位教师的作品入展中书协的书法展览。
然而,这所在什邡乡村的中学,他们的书法教师几乎都是校内培养出来的本土教师,鲜少聘请社会上的“外援”。
作为一所乡村中学,农村初中教师队伍中具有丰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人员并不多,但书法教育需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培养出自己的团队。因此,双盛初中选择了“授之以渔”的培养方式,先培养本校教师学会书法,再让他们向学生传授,形成“金字塔”式的发展模式,传统文化教师短缺的现象也就迎刃而解。这样,既能节约聘请校外教师的高昂成本,又能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书法教师队伍。
最初,双盛中学的时任校长率先拜洪厚甜为师学习书法,为学校开展各种学校文化活动拉开了序幕。紧接着,三位书法爱好者加入了学习行列,随后该校的26位教师也陆续加入学习的队伍中去。学校教师通过“一帮一、一带一”的方式带动身边的更多教师,全员学书法之风在校园中盛行。目前,该校成立了乐群书艺沙龙、青江红叶女子书艺沙龙、白鱼河篆刻社、学生书艺沙龙四个与书法相关的校园文化社团,全员习书法已蔚然成风。
学校还由书法教育衍生出了其他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美育课程:这边的社团习篆刻、泥塑、扎染,那边的社团又练起了插花、茶道、古琴,还有一帮活力四射的孩子,在操场上打起了乒乓球,操练起武术和太极……亦静亦动间,双盛初中处处洋溢着乡村学子学习传统艺术的高涨热情,什邡市这座书法之乡,也得到了来自年轻一代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