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养蚕记

刘卫

《教育导报》
2022年第34期(总第3682期) 导报四版

那年春季新学期,一天,女儿放学回家,兴奋地说:“这学期新开了科学这门课。爸爸,我们要学什么呀?”我翻了新课本,告诉她,通过这科的学习,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和身边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尽力呵护它们,同时,还能懂得一些生活中的基本常识。

我这样一说,女儿觉得太深奥。不过,她对周围的动植物怀有极大的好奇心,准备亲力亲为去实践。“说不定,我以后能当上生物学家哩!”我点点头,对她远大的理想表示鼓励。

随后的一天,女儿放学归来,手里捧着一个小纸盒。妻子问:“你拿的是啥‘宝贝’?我能看看吗?”女儿怯怯地跑到我身后,小声说:“是小蚕哦!今天正好讲到这个章节。我买了60条。其他女生也买了。我还买了一个观察专用日志簿,用来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妻子面色不快,抱怨道:“功课现在增多了,主科作业都做不完。你还有心思鼓捣这些?”

我当即反对,孩子对学习应该抱浓厚的兴趣,知识点得更全面。我摸摸女儿的小脑袋,鼓励道:“不要理会你妈的说道。爸爸小时候养过蚕,能指导你。它可以培养你的爱心,期间也充满惊喜和乐趣。来,我们先找个纸箱,弄出一间干净舒适的‘蚕房’吧!”

女儿忙不迭地把空牛奶箱抱过来,擦拭得干干净净,铺上白纸,再用筷子把幼小的蚕宝宝夹进去。它们随即伸出圆圆的小脑袋,左看右瞅,像是在急切地找桑叶。看来,它们挺能随遇而安嘛!对新家也很满意。我选了几片带茎梗的嫩桑叶放进去,看它们的小嘴像锯子,一圈一圈地啃着桑叶,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随着它们长大,胃口越来越大。你能保证它们不断顿吗?”女儿点点头,说学校旁边的小卖部能买得到,还有个老婆婆在放学时,提着篮子向学生兜售桑叶。听她这样说,我就放心了,并答应她,每天额外给5元充作蚕宝宝的伙食费。当晚,女儿破例写了长篇观察日记,权当练笔。她记叙详尽,自然流畅,感受发自内心,读后令人身临其境,。

一次,女儿买回来的桑叶被雨水打湿,我正巧发现,赶紧告诉她:得把桑叶洗干净,再用干净的布擦干。不然,蚕宝宝吃了,会拉肚子。女儿恍然大悟,她上网一查,果然验证我“所言不虚”。她在日记里写道:“把小生命喂养好,仅凭热心不够,还得懂科学常识。”

还有一次,女儿想提前储存一些桑叶,可小卖部断货,那个老婆婆也没来。看她着急的样子,我突然想起,说不定在购物平台也能买到新鲜桑叶呢!我试着下了一单,果然有市郊的桑农接受了,用冷链同城物流发货,第二天就收到了。女儿在日记里又写道:“爸爸有急智,能运用现代物流解决我所遇到的难题。由此,我对爸爸更敬佩了。”

经过几月的精心喂养,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开始结茧了。后来,它们破茧而出,化成蛾子,产下了无数黑颗粒后,飞到外面去了,就此结束它们美丽而短暂的一生。女儿又上网查了资料,准备把蚕籽妥善地保存下来,说到明年春天,分送给朋友饲养。

女儿把养蚕的全过程记录下来,还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总结。在科学课上,老师选取精彩的篇章当作范本,读给同学们听。女儿从中领悟到“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生命真谛和探索自然现象的执著,也赢得了她妈妈的认同和鼓励。

这次养蚕,女儿真是大有收获。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