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抓教育 笃行不怠向未来

■遂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张鹏飞

《教育导报》
2022年第36期(总第3684期) 导报一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遂宁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把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管长远、管根本的基础工程来抓,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先手棋”。

当前,在“两个大局”时代背景下,作为联动成渝发展轴心、川渝毗邻地区先行区的遂宁,教育事业发展又站在了历史新起点。面对新的赶考,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市委、市政府提出筑“三城”兴“三都”,加速升腾“成渝之星”的战略目标,强调要强化统筹推动,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抓教育,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三区一高地一中心”建设为抓手,书写遂宁教育“十四五”新篇章。

打造川渝毗邻地区立德树人示范区。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大中小学思政工作贯通发展,加强思政课教育与改革创新,强化学校思政队伍建设,将思政教育贯通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铸魂育人,树牢办学方向。推动“五育并举”融合发展,坚持以“德”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积极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育人体系,推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党团队”组织教育有机结合。

锻造川渝毗邻地区优质教育聚焦区。构建优质均衡基础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构建支撑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发展,优化职业学校布局,调整专业设置;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规模,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构建规范有序的社会和民办教育体系。打造市、县、乡镇(社区)的终身教育三级网络体系,建成15分钟社区教育服务圈;引导民办教育规范优质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民办教育品牌。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体系和高水平教育教学研究体系。推进基础教育强基计划,建立拔尖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创建川渝毗邻地区教育改革发展先行区。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常态化师德考核制度,树立一批师德典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师年龄、学科结构科学合理;创新教师培养体系,多形式实施精准培训;创新聘用管理机制,研究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创新建立教师关爱和发展机制,实施教师“安身安心工程”。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健全信息化保障和管理与服务机制,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推进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教育评价、教育督导体制机制等教育改革,规范办学行为,激发办学活动,健全教育领域风险防控机制。

夯筑川渝毗邻地区教育高地。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构建“一圈两地,一核引领,四区协同”的教育空间布局,促进区域教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学校布局由“行政区”向“经济区”转变、师资配置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管理体制由“管学校”向“管学区”转变,切实提升教育品质。推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推进遂潼教育一体化发展和成遂教育深度合作,共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鼓励中小学校与国内外优质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引进先进办学模式、优质课程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效。

建设区域职业教育中心。推进区域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打造成渝中部地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先行区、跨区域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技术技能人才宜学宜业集聚区。做大中等职业学校规模,到“十四五”末,达到3.6万人以上,实现职普比大体相当。推进高等职业学院建设,力争“十四五”末,市域内落地1所本科院校、建成3所高职院校,在校高职学生达6.4万人以上。不断增强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立紧扣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扶优汰劣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支持职业院校对接当地主导产业开展精准人才培养,创建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