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孩子长高的“黄金期”。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长成大高个儿,并为此多方寻觅能让孩子长高的办法。而对孩子身高的过分关注也增加了家长与孩子的“身高焦虑”,一些家长甚至陷入给孩子盲目补营养、打生长激素等误区。
“孩子的身高发育是有规律的,儿童从胎儿期到青春期是整个生长发育的过程,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两个生长发育高峰期。”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叶如霞说,想让孩子蹿一蹿个头,家长要关注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做好身高监测,纠正对儿童生长发育的认知误区。
打生长激素能长高?走出身高认识误区
最近琦琦妈妈很焦虑,10岁的琦琦最近一年都没怎么长高,琦琦妈妈听了同事的建议,给琦琦补充了各种营养,什么钙片、维生素,一样都没落下,牛奶、鸡蛋也吃了不少,可孩子身高还是没见长,体重倒是长了不少。
听说有孩子打了生长激素很快就蹿了个儿,这两天,琦琦妈妈也在琢磨,是不是要给孩子打点生长激素。可她又担心生长激素是否有副作用,咨询了一圈身边的家长,大家的说法也不一,这让琦琦妈妈更加纠结。
琦琦邻居家的孩子小霖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小霖的身高一直比同龄人矮很多,在班上总是坐在第一排,还常常被同学嘲笑“矮冬瓜”,小霖妈妈担心孩子因此出现自卑心理,于是选择给孩子打了生长激素,可一年过去了,孩子还是不见长。后来,小霖妈妈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了检查才发现,孩子的生长激素分泌是正常的,根本不需要补充生长激素,之所以长不高是因为调节生长的生长因子出现了问题,存在生长激素抵抗。发现原因后,通过科学治疗和健康管理,小霖终于正常长个儿了。在小霖妈妈的建议下,琦琦妈妈也决定带琦琦去医院进行一个专业的检查。
孩子个头偏矮小,长得慢,很多家长会陷入滥用生长激素的误区。叶如霞说,生长激素不能直接作用于骨骼促进生长,它还需要生长因子对其产生调节作用,才能促进骨骼生长。正常孩子从脑垂体分泌了生长激素之后会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在肝脏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而这个生长因子1才能作用于我们的骨骼,产生促生长的效果。在这个通路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虽然临床上确实会用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但这需要经过专业的检查,在医生的规范指导下使用。滥用生长激素不仅不能有效助力孩子长高,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还有一些家长盲目地给孩子吃保健品,反而造成孩子性早熟、骨龄超前发育、骨骺线过早闭合。
其实,决定儿童生长的因素包括家族遗传、营养状态、各种内分泌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以及疾病影响,每个孩子还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叶如霞提醒家长,不要盲目相信各种增高手段,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本,才能对症下药,让孩子健康地长高。
加强身高管理,科学监测孩子身高
据《中国儿童身高管理现状调研报告》统计,超过5成的孩子当前身高水平未达到遗传身高,近8成孩子的未来身高不能达到父母预期。虽然遗传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身高,但营养、睡眠、运动、情绪这些后天因素,对身高的影响也很重要,不重视孩子的身高管理,可能导致孩子连遗传身高都达不到。而一些家长觉得父母都矮,孩子只能长这么高,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一些家族性矮小的孩子通过科学的治疗手段,也能有效地改善成年身高。
“家长合理认识身高,加强孩子的身高监测,正确评判孩子的成长状况十分重要。”叶如霞说,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动态性、持续性、阶段性、规律性的特征,家长应多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定期测量孩子的身高,并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体检。当孩子生长速率偏离正常曲线或身高低于及格线时,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那么,如何评判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叶如霞给家长们提供了几个数据。家长需要准确地对孩子进行身高的测量。刚出生时儿童的身高是大约50厘米;1岁以前需要长25厘米;1—2岁,平均生长10厘米;2岁以后到青春期,孩子每年需要长5—7厘米,如果低于5厘米就属于生长迟缓;而在整个青春期,男孩通常长25—28厘米,女孩通常约长25厘米。在孩子的整个生长期,家长需要每半年对孩子的生长值和生长速度进行一次评估。
如果孩子两三年都不需要换衣服裤子、在班上总坐第一排、每年生长速率低于5厘米,与同龄孩子的差距逐渐拉大,家长就要多加留意,警惕孩子是不是生长不足,并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科进行检查,做相关的生长评估。
此外,还可以通过骨龄来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骨龄是通过 X线的特定图像来确定孩子的发育情况,它比年龄更能反映人体骨骼的成熟度。叶如霞介绍,骨龄按照发育速度可以分为骨龄正常、骨龄提前以及骨龄落后。骨龄正常的范围应该是骨龄减去实际年龄在正负1岁之间。比如一个10岁的孩子,如果检查出来骨龄是在9岁1个月或者10岁11个月这个区间,就属于正常范围。而骨龄提前和骨龄落后在医学上都视为是异常的。
孩子几岁进行骨龄检查比较合适?叶如霞说,骨龄检查0—18岁都可以做,没有最佳年龄之说。比如有些特殊疾病的孩子、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孩子,需要定期去监测他的骨龄。如果孩子的生长发育一直是正常的,家长只是想评估孩子的生长潜能,可以在孩子8岁之后再通过骨龄对其进行身高预测,8岁以后检查骨龄能预测得更准确。
吃好睡好、运动好、心情好,孩子长高的秘密
除了用医疗的手段去干预孩子的生长发育,要想孩子健康地长高,家长还可以从生活入手,给孩子提供利于生长的环境,让孩子吃好、睡好、运动好、心情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身高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关注和预防肥胖。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越胖,喂养越得法”,因此对孩子过度喂养,叶如霞提醒家长,营养过剩可能导致性早熟以及骨龄加速发育。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才能达到正常的身高体重的增长。在儿童生长发育期,家长一定要做好“后勤”工作,保证孩子优质蛋白的摄入,多吃牛奶、鸡蛋、鱼虾、瘦肉以及一些蛋白质丰富的豆类(黄豆制品尽量少吃)。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是保证孩子长高的必须,除了让孩子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之外,家长还可以适当给孩子补充维生素 D和钙制剂,让孩子充分照射阳光,促进骨骼生长。同时,要注意减少孩子摄入垃圾食品的频率,油炸类、高脂肪类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
运动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让骨细胞得到充足的营养,加快骨骼发育,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帮助孩子长高。叶如霞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进行一些对身高有促进作用的体育锻炼,比如生长板刺激运动——跳远、跑步、跳高、篮球、跳绳等;压迫的生长板恢复运动——瑜伽、伸展运动等。这些运动能有效地刺激孩子生长。
长高的关键除了运动、饮食,还有高质量的睡眠和无压力的生活。儿童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具有明显规律性,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旺盛,入睡后1—4小时内达到高峰。如果睡眠不足,会导致孩子的生长激素分泌比同龄人少。因此,尽量让孩子在晚上10点前入睡,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无光的睡眠环境。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早睡早起,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大部分家长在关注孩子成长时往往更多地考虑遗传、营养、运动、疾病、生活习惯等因素,却忽略了情绪对身高的影响。其实有一些孩子是属于心因性的身材矮小,好心情也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因素。如果家长经常打骂、训斥或吓唬孩子,孩子精神受挫,就会造成内分泌失调,从而影响发育。而身体矮小又会加重孩子的自卑心理,影响其情绪,形成恶性循环。愉快的心情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叶如霞建议,家长可以每天表扬孩子一次,不打骂孩子,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进餐时和睡前时间,一定要让孩子保持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