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张国云
“双减”政策出台后,孩子们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得到了保障,但家长们却担心孩子减轻作业量而影响了升学成绩。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自主学习不仅能开发出学生潜在能力,还能激活、诱导学生学习内驱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即使身边没有老师,他们仍然可以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有能力解决问题。下面就我们在学科教育中的一些做法谈谈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这么一句话,“今日的你是你过去习惯的结果;今日的习惯,将是你明日的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呢?需注意以下几点:
(1)制订学习计划,最好是细化到每天,甚至一天之内具体时间的安排,虽然开始会觉得复杂,但制订好之后,你和孩子都会觉得接下来的每一天都目标明确、有所期待。另外,制订计划时,一定要把休息时间也安排进去,比如节假日的探亲访友,周末的放松活动。只有劳逸结合,孩子才会觉得学习有兴趣,生活不枯燥。(2)养成高度自律,专注做事的品质。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都一定为孩子营造和谐、温馨、安静的学习环境,保持有规律的生活。(3)具有开阔的心胸和视野。鼓励孩子在课外要多读书,读好书,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见闻,利用旅游和游学的机会,多多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容性。(4)注重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养成总结知识点和整理知识的习惯,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知识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是让自己知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途径。(5)平时多动脑、勤于思考、独立钻研。(6)持之以恒,努力坚持。
二、达成明确而恰当的目标
心中有目标,行动才坚定。在学校,老师要在孩子的同龄人中树立优秀榜样,因为来自身边同伴的激励胜过一切语言激励。在家里,家长要多和孩子聊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兴趣爱好,知道他们的学习状况以及对未来的期许,然后和孩子一起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包括远期和阶段目标,目标制定好后,要求孩子全力以赴为之奋斗,家长则要做好陪伴者、督促者的角色,这一过程中,我们家长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克服惰性,并培养出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老师要结合本科目的学习特点和孩子们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历史课堂上,我们用的有故事法、讨论法、辩论法、历史课本剧表演、课前5分钟故事分享等,教学时尽量采用合适的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同时,尊重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只有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更容易也愿意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和研究。
四、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将我们带到某处,而且应该让我们在前进时更为容易。”这就告诉我们,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会被遗忘的,但学习方法则会使我们终生受益。怎样帮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呢?首先,老师要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制定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次,利用班会课或者某次考试后,让成绩好、学习习惯也好的同学交流分享他们的学习方法;第三,学习方法制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还要在实际的学习中不断调整,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五、尊重个体差异,静待花开
在一个班里,学生的内在潜能、学习水平不尽相同,参差不齐,但人人都应得到成长,获得自己的成绩。教师应保护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给予他们积极而善意的帮助,增加他们参与的次数和程度,使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和满足,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愉悦感和投入其中的热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课余时间,主动从生活上、心理上关注一些性格内向、羞涩,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从情感上拉近距离;课堂练习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一些难、中、易的问题,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思维、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适合于自己水平的问题情景,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俞敏洪曾讲过一个故事:能够登上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雄鹰拥有矫健的翅膀,所以能够飞到金字塔的顶端;而蜗牛只能从底下一点点爬上去。我们大部分人也许不是雄鹰,但是都可以拥有蜗牛的精神,不断攀登自己生命的高峰,终有一天,会站在顶峰俯视和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
(李静系四川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教师 张国云系成都市田家炳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