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改变 为成长赋能

——四川省举办家庭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

记者 张文博

《教育导报》
2022年第44期(总第3692期) 导报一版

全国首个家庭教育宣传周到来之际,在四川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特别策划了以我们都有一个家:送法进万家家教伴成长为主题的宣传周系列活动,包括与我有关的家观影沙龙、少年演说家·家庭告白日演讲节目、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发展与展望研讨会等。

本次研讨会邀请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心理咨询机构、法律援助机构等行业的专家齐聚一堂,聚焦家庭教育的时代特征、重要使命、政策支持、前沿理论和实践机制,分享家庭教育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儿童发展纲要》家庭领域目标策略、《家庭教育促进法》贯彻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依法教子成就未来

成都市青羊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科研室主任 李萍

随着我国第一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中国家长正式步入了依法教子的时代,作为家长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家庭教育的神圣职责。李萍指出,长期以来,不少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及做人的教育。

首先,家长要明确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所有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守的方向。其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保持一致,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最后,家庭教育一定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我们要培养孩子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成为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的德才兼备的人。李萍强调,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呼唤科学的家庭教育,期盼美好的家庭建设,渴望温馨的家庭生活,需要和谐的家校协同。

社会贡献

给孩子灌输法律法规不重要、可以随意钻空子这种理念,只会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这样的孩子对社会而言是一个定时炸弹。培养好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家长就是在为社会作贡献。

新时代的父母需要学习更多知识

四川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 胡东海

新时代的父母需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更多的知识。胡东海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心理发展规律,不用科学的方法去养育孩子,那么这种高期待的心理状态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压力,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挫败,所以,家庭教育是讲究科学性的。

在胡东海看来,家促法的实施并不是为了惩罚家长,而是给家长明确责任,指明方向并给予支持。同时,他建议父母带领孩子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孝经》《朱子家训》等经典作品都和家庭教育有关,其中尊重师长”“孝敬父母这些内容都是值得学习的。

谈到新时代的家庭应该怎么做,胡东海认为,首先,家庭成员需要众神归位。母亲、妻子好自己的位置,父亲、丈夫好自己的位置。其次,家庭需要尊重人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和梦想,当孩子处于高中、大学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选择文科理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些事情的决定权必须要交给孩子。最后,家长要科学育儿。家长要客观认识孩子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千万不能拔苗助长,要尊重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

言传身教

60分的妈妈刚刚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可以和他并肩战斗,不需要的时候,妈妈依然可以做回自己,孩子也有足够的空间探索自己的人生。而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要努力做到80分甚至90分,为孩子传递生活的正能量。

以家庭行为改变促立品润心

成都十八中副校长、品格教育专家 陈棡

我国家庭教育存在重身轻心、重知轻德、重他律轻自律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孩子自我中心膨胀、家庭教育学校化、孩子言行不一。陈棡指出,家长和孩子要面对同一个问题,就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我们内心当中有吗?如果我们没有,孩子怎么获得?

新时代家庭教育之路是家长学法、懂法,再通过方法指导去改变自己的行为。陈棡说,家庭教育要将焦点放在青少年及与青少年相关的社会支持系统的价值观体系、理想实现建设上,其中要务之一就是做好家庭行为指导。

陈棡建议,家长要与孩子共阅读、共劳动、共游戏。阅读关系到专注与思辨,孩子能从阅读中汲取力量;劳动有助于孩子的自律性和道德的养成;游戏的激励措施则值得家长运用在家庭教育中。最后,家长可以通过微改变来影响孩子。微改变是指导家庭改变行为、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微改变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也可以立即开始改变,家长不需要担心失败,也不需要依赖动机或意志力,从来改变,可以影响孩子。

家庭行为改变的核心是与孩子同步行为,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改变,这是促进家庭成员立品润心的重要途径。

自身价值

自我价值的培养是家庭人格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拥有高自我价值的孩子往往有着积极进取的心理,能够看到自身的价值,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拥有自己的主体性,不会轻易躺平

家长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心理教师 杨艳丽

心智健康的家长,这样才能教育、培养出心智健康的孩子。孩子出现问题,实际上是家庭出现了问题,究其根本是家长出了问题。杨艳丽说,如果家长能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知,对孩子必定会产生正面的影响。

除了家长,孩子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在什么阶段、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什么样的特点,需要家长主动学习并了解。杨艳丽认为,家长需要客观认识自己、认识孩子。如果孩子天生就是性格内向,家长难道逼着孩子每天去社交?如果孩子是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家长就一定要求孩子考上名校?当然不是,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客观的认识和分析,这样才知道应该怎样去要求孩子。她强调,家长要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的情绪出现明显的异常,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生活状态、人际关系是否发生变化。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去践行呢?杨艳丽建议,家长要跟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统一家庭教育理念,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主动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关系。

陪伴成长

家长要允许自己在孩子面前有缺点,这样可以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看到家长的变化,也会更深刻地体会到成长带来的变化,更容易和父母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双减背景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 李蓉

李蓉认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应该是家校社协同育人,各归其位,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责,同时彼此理解、支持与配合,从而促进家庭培养孩子的目标与国家培养人才目标的平衡,以及孩子当下成长需要与未来持久发展需要的平衡。

学校回归教育主阵地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根本前提,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李蓉强调,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给予个体如何面对自我的智慧,即建构个体灵魂的雏形或树立个体生活的最初立场,它不但使个体认识到是什么,如何认识和对待之外的一切,而且培养个体完善的心灵。社会教育在于让个体理解其崇高的期待,无论是从智识的角度,还是从身体和道德的角度,每个社会都树立了某种人的理想,人应该是什么的理想。

家庭教育是家长要承担育人责任,必须要有全人教育的理念。家庭的家风建设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农耕体系。双减目标不能只靠家庭和学校任何一方的努力实现,教育现象的背后是家校社各方环环相扣的理念、方法与机制的复杂系统,家校社协调发力,双减才能真正落地。

尊重成长规律

家长要拥有一颗平常心,一味要求孩子超越同龄人,并不能让孩子获得成功。当家长遵从孩子的成长规律做出抉择时,不再过多、无理地要求孩子,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护和尊重。

家庭教育的法律性和社会性

成都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家事部副主任 杨竹一

站在法律的角度,我们如何去理解家庭教育?杨竹一认为,现阶段最大的问题在于父母没有把未成年人当成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人看待。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部分家长喜欢控制孩子,其根源是不信任孩子。从尊重角度来说,家长不仅仅要听孩子的意见,同样也需要尊重他独立参与的意识。

在杨竹一看来,家庭教育重在三教。首先是劳动教育,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怎样能看待世界?世界观最开始的认识就是对劳动的认识。其次是对审美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教孩子对错,不如教他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最后,是对礼貌的教育。有一些家长说,我经常教育孩子要讲礼貌

但是,作为家长自己却没有对孩子说谢谢。孩子的礼貌教育,首先源于父母怎么对待他,父母对他礼貌,他就会对其他人礼貌。

杨竹一认为,这三教是《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道德义务,必须要实施下去,无论是学校、社区,还是家庭,都需要贯彻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和准则。

家风建设

作为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修养传递给他们,帮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心灵。正确的家庭教育是优良家风建设的基石,也是孩子前进路上的指向标。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