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燕
儿子高中毕业,远走他乡求学,给我留下了如“山”高的课本和习题集。然后反复叮嘱我:“不要卖掉,没准儿我还要看。”
望着这么多的书,我需要细细地整理一下,翻开那些儿子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瞬间,我就被其中的课文所吸引。记得有人打趣地说:“小时候,想到语文课本,总是与背诵全文的恐惧相关,可是,有一天,你再看它时,它摇身一变,成为带货指南。”
我读了几篇课文,确实和当年读有了不同的感觉。小时候,学鲁迅的《少年闰土》《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觉那个世界离自己太过遥远,好像是听故事一般。长大了,真正走到了绍兴,看星罗棋布的河道,人们摇曳着小船,才真切地感受到了鲁迅小时候去看社戏时的情景。那一晚,我们吃罢黄酒、梅干菜焖肉和臭豆腐,我们入住在鲁迅故里的老台门里。一座老台门就是一部家族的兴衰史,我站在老台门的木栏杆前。夜色里,到处留着岁月痕迹的木雕,仿佛还在深情地诉说。第二天,我走进了盼望已久的鲁迅故里,游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寻到了那个刻在木桌上的“早”字,此时,我仿佛想起了小时候,老师领着我们读《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时的情景,一切似乎都在这里重现。站在百草园前,我仿佛看到鲁迅笔下那些“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还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的低唱,蟋蟀弹琴,时光仿佛静止了一般,让我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后来,学习老舍的作品,迷上了济南这座城。小时候,喜欢读《济南的冬天》。“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工作后,因为在济南设立分公司,我曾在济南生活过几年,走遍了济南的大街小巷,更爱流连在老街泉水畔,那才是老济南的风骨。喜欢看黑虎泉、趵突泉,喜欢人们依泉而居,种满鲜花,活色生香的生活。在济南,我经历了春夏秋冬,感受着济南这座老城独有的人文韵味。此时,再读读老舍的文字,我更加热爱这座城。我曾多次去济南老舍故居,老舍在这里写下众多著作。那个小小的四合院里,也曾凝结着老舍在济南的幸福时光。此时再读儿时读过的文字,颇有些亲切感,仿佛老熟人偶遇般欣欣然。
自然,我还读到了儿时琅琅上口的桂林山水、黄果树瀑布,还有黄山的云海奇石,当我已经走过这些地方,再重温这些儿时的课本,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原来,儿时的课文是让我们燃起了读万卷书的理想,更赋予我们走万里路的决心。让我们对这个广阔而美好的世界充满了向往。
我轻轻地抚去书页上的微尘,似乎这里面,藏着很多美好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