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分数:理性看待考试成绩

■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李文送

《教育导报》
2022年第48期(总第3696期) 导报三版

蒲雨摄

近日,有位老师来信说:“李老师,您发表在《教育导报》上的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读懂教研、读懂课程、读懂课标、读懂教学等文章,对一线老师来说,很受启发,挺实用的,让我受益匪浅。有个问题想请教:新课标强调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为什么不少课程还是以分数的形式呈现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数不是应试教育的‘代名词’吗?教育是不是应该摒弃分数?”

考试和分数真的等于应试教育吗?我不禁陷入深思和追问。在我看来,不应在它们之间简单地画上等号,而应读懂分数,理性看待学生的成绩,形成健康的“育人观”。

一、理性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理性和感性犹如人之双脚,是教育之两翼,缺乏其一,都将会行之难远,飞之难高。所以,教育既需要感性,又需要理性。感性让教育充满柔性而体现温度,而理性让教育闪烁刚性而凸显高度。教育要行稳致远,让立德树人之花盛开而持续,就应让理性成为那只“惯用而灵活的手”。

回首近二十年走过的新课改之路,考试成绩的分数确实激励了许多学子不断向上向善求索而行进的动力,不仅成就了他们的求学梦,还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和生活;与此同时,分数也如一根刺一样深深扎在学生乃至广大家长的身上,从而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如刺刀一般划伤学生的机体,危及或夺走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前者是分数制定和施行的初衷,而后者则有违教育的初心。

教育应是“成人之美”的善业,而不是毁人不倦”的恶魔。要“成人之美”,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或者社会教育,岂能没有理性的“防火墙”或“保护阀”?比如,正是因为缺乏对分数具有应有的教育理性,才出现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寻思短见,才发生“多考一分,干掉千人”的怪象和“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了”的悲剧,才让家长在面对“班上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而自己孩子却考了98分”时失去理智而训斥孩子“为什么你考不到?”。

所以,教育需要理性,特别是要理性地看待学生的考试分数。

二、理性看待分数需坚持“以人为本”

分数是用来呈现学生学习考试成绩的一种方式、一种反馈、一种表达。这就好像用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丈量人的身高,用重量单位千克或公斤来称量人的体重。成绩之分数、身高之厘米、体重之千克,都是工具或手段,而不是目的。也就是说,教育不是为了应试,教学不能为了考试,所以要摈弃应试教育,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

摈弃应试教育不等于要摈弃分数,考试或分数不应是应试教育的“代名词”。关键是试题的命制是否基于真实情境和遵循学习规律,能否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考查的方式是否公平公正而客观,以及对分数的态度和运用是否合理。

根据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人们研制了“身高体重标准表”,根据此表就能知道身体发育是标准还是偏小、偏矮或超高,体重是标准还是偏瘦、超重或肥胖,甚至还可通过体质指数公式[体质指数=体重 (kg)/身高的平方 (m2

)]计算和判断身体的健康情况。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特别是还保留纸笔考试和以分数呈现学生考试成绩的科目,教师要运用好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所研制的学业质量标准。但是,最理想的做法,还需进一步研制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本课程核心素养的“测评标准”。

不管哪一门科目的哪一次考试,其分数既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也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部成长。考试成绩90分以上的学生和90分以下的学生,真的是优秀与否的区别吗?考60分的学生和59分的学生,难道适合给他们贴上及格和不及格的“标签”吗?如果是,那么依据是什么?有没有标准?如果换一张试卷考,结果还是一样吗?退一步来说,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等不等于这个学生优秀?考试分数不及格的学生是不是这个学生就不及格?如果语文、数学等的成绩优秀,但英语、地理等的分数不及格,那么这样的学生是优秀还是良好,是合格还是不及格?

此外,学校或家长都不应仅凭学生的分数来评定教师的优劣,因为学生的分数不能体现教师的全部育人贡献,并且 A学科的成绩也可能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功劳。

三、分数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数和其能力、品格、价值观等不一定成正比,那么分数究竟能告诉我们什么?

就拿百分制来说,倘若分数有八九十分或以上,则说明学生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兴趣、方法、方向、行为习惯等,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种学生,他们坚持去做就好。如果想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力,那就要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格局,可加强学科阅读和学科探究,而不是增加刷题的量和速度。

倘若分数是六七十分的学生,可能在学习方法、习惯和努力程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有待改进或提高的空间。这种层次的学生就应主动请教老师,上课时和做作业时要再认真点、积极点,平时可做一些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的训练,重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分数只有六十分以上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学习态度懒散而不认真、学习行为错位而不在位、上课常常人在心不在即走神而不专心,甚至还交头接耳,作业不做或随意做一点、抄一点,通常书写还较潦草。这样的学生,应要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当有了态度、兴趣和动力,他们才可能回到正轨,成为更好的自己。

总之,分数就像一株带刺的玫瑰花。我们需要去读懂它,不要寄予它过多的功能和使命。在分数的面前,最好的姿态是保持理性,做人要有超越分数的价值追求。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