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倪秀)绘制“心理四格漫画”,用画作表达心情,在花语故事中感受自愈的快乐。……5月22日,一场特别的“听花节”在成都市新都区大丰小学举行。记者了解到,这是成都市新都区教育局“预防心理危机,助力健康成长”系列主题活动之一。
“心理健康教育事关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成都市新都区教育局德宣科科长史美介绍,近年来,新都区基于区域实际情况,狠抓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及课程建设,让重视“心育”成为全系统的共识,类似大丰小学这样的心理主题活动已成为一种常态。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做师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今年5月12日,成都市新都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成立,区级中心设立在新都一中,并以街道区划为参考,下设桂湖街道、新都街道、大丰街道、斑竹园街道及附近镇街组成的四个分中心。为何要建立这样一个指导中心,和新都区目前心理健康的师资情况有很大关系。据新都区教育局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按照2022年成都市民生实事目标任务中,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率不低于55%,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率100%的要求,新都区全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还有较大缺口。
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需要一个过程,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却经不起等待,新都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应运而生。据悉,该中心是面向全区中小学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化机构,将以专业队伍建设为抓手,引领并辐射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推进,是新都区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据了解,该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队伍主要包含市级心理辅导员、专业心理学院教授、专职心理教师和医学院朋辈咨询员等。设立指导中心,一方面是提升区域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是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指导辖区内各中小学校扎实开展心理教学活动、心理普及宣传、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心理教育工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探索奠定基础。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在日常中融入“心育”
近年来,新都区教育局积极引导学校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积极探索“心理+学科心理+活动”等融合模式,建立心理专题课、心理班会课、心理综合实践课等多元化课程系统。各个学校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逐渐探索出一些特色和亮点。
在香城中学,形成了“校长统领、德育处牵头、阳光心理中心专业化实施、多处室协同合作”的工作实施机制。目前,香城中心有3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均为心理学专业。借助专业的力量,学校在班主任队伍中广泛普及成都市学校心理辅导员 B级和 C级培训。同时鼓励班主任、心理教师参加市、区的各种专业化培训,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很快提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专业保障。另外,学校也加强了校本培训,请专家、心理教师为教师、班主任、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形成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氛围。
在新都区大丰小学校,学校一方面实行心育课程全覆盖,从2012年开始,就每班每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另一方面,学校把心育与家校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了家长学校大课程体系。比如,有全体家长必修的通识课程,也有改善亲子关系的“体验式”课堂,还有家长可以自助式选修参加的心理工作坊。
下一步,新都区教育局将完善家、校、医、社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将开展家庭关心关爱行动、学校服务提升行动、医教结合行动、社会服务行动四大行动,构建一张强大的心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