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教学 的“四化”探索

■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书香中心小学 李宏龙

《教育导报》
2022年第51期(总第3699期) 导报三版

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很多数学教师认为是“死知识”,只要在教学中多加训练学生就能学会计算,因而形成了重复、机械的计算演练,这与当下的“双减”严重不符。“双减”对作业的量提出了减的要求,从而对作业质的要求也更高。因此,让枯燥单一、趣味不足的数学计算课堂变得高效有趣,是小学数学教师深入反思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生活化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我们在计算教学时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基于生活体验,有效理解计算的内涵,掌握各种算理与算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如在教学8+6=()时,我将8位男生分成一组,又将6位女生分成一组,然后让他们站到讲台上,提问同学们,讲台上站了多少位同学。全班同学一下子就明白了8+6=14,然后让学生口语复述算理,像这样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体验,打开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壁垒”,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计算的过程,实现计算教学情境生活化。生活中的数学情境有很多,如日常的购物、地块的测量、识字的多少、甚至书包里有多少本书等都可以成为我们数学计算教学的生活化情境资源。

二、激发兴趣信息化

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计算教学相对小学生来说是枯燥的,培养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感性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先用 PPT出示猜谜语:身穿硬甲袍,横行又霸道。随身带剪刀,不会裁衣袍。然后用动画出示谜底:螃蟹。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一只螃蟹有8条腿,依次递增螃蟹,让学生计算一共有多少条腿。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明白算理和算法。小学计算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穿插设置口算比赛、找朋友、玩转盘、踩地雷等游戏激发计算学习兴趣,让单一的数学计算课堂充满乐趣。

三、激活探究问题化

如何让反复操练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仅仅依靠生活化的情境和信息技术激发兴趣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善于将计算题进行问题化设计,将抽象的计算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计算的乐趣。例如,在教学不退位的两位数减法,计算99-87时,我通过创设情境:跳绳比赛,小明跳了99下,小花跳了87下,小明比小花多跳了几下?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后组内探究,看看那组找到解答的方法最多?汇报时,有列竖式的、有整十相减的,甚至还有有摆小棒的。按照成人的思维,如果出现摆小棒肯定觉得这是不合常理的计算方式,其实这是老师放手给学生动手动脑探究的空间,展现的空间,更能让学生找到探究数学的兴趣。

四、巩固训练多样化

传统的计算教学靠的是“题海战术”。随着“双减”的落实,让我们思考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也要思考巩固训练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增加的课余时间,增强生活中应用数学计算的实践性。例如:周末与家长一道参与购物,让孩子计算应付款;课间与同学自编计算题相互考考或做24点、算式过桥等游戏;实践活动课上测量操场的面积等多形式的训练方式。通过这些趣味活动训练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发现数学问题。既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又通过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计算的训练效果。

随着“双减”的落地,计算教学也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加上妙趣横生的练习,相信单调乏味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会迸发新的活力。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