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孩子,也是诗人,更是未来

■孙君飞

《教育导报》
2022年第51期(总第3699期) 导报四版

 

《给孩子的儿童诗》

池沫树主编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ISBN:9787570214938

■孙君飞

“给孩子的诗歌”主题类图书陆续出版了许多,笔者手头上就不下十种。由此可见诗歌教育可喜的一面,还有孩子们对诗歌的亲近。这本由池沫树主编的《给孩子的儿童诗》放在同类图书中仍然令人眼前一亮,通读之后,更能感觉主编者的用心之处。

这本儿童诗集历时9年编选,是从十余万首作品中精选的原创儿童诗(新诗)。该书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收入31首专业诗人、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以经典性引领在前,后一部分收入88首当代孩子原创的诗歌,以原生态压轴在后,呈现出蓬勃清新的生机。

很久以来,孩子们往往是童诗的阅读者,而不是原创者。然而读了孩子们自己写出来的诗歌,我们不得不相信:“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当他们还不能书写时,却可以口说诗歌,细心的父母记录下来,便是一种真实的见证;当他们学会了书写,又经过诗歌教育者的引领和启发,则会写作出最接近童诗本真的那种作品。童诗既是对童心、童真、童趣的呈现和深植,也是对儿童本身的捍卫和守护。在这方面,孩子具备成年人不可替代的优势,成年人写童诗则要用到心中仍然保护得很好的孩子气。

两岁的周驰林写道:“叶子被鸡吃了/鱼被猫咪吃了/我要睡觉了/爸爸还没回家/爸爸被夜晚吃了。”叶子被鸡吃、鱼被猫咪吃,并不可怕,因为这是生长的需要;在小诗人的意识中,有可能叶子仍在鸡中、鱼仍在猫咪中,会重新生长和出现。孩子述说的并不是恐惧,而像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神秘游戏:夜晚吃掉了爸爸,他暂时不能见到爸爸,等到第二天,爸爸一定会被夜晚吐出来,在光亮中走向自己。叶子和鱼的世界抚慰了孩子,也给孩子带来特别的想象和信念。这首童诗写得无比天真有趣,想象力的勇敢和对爸爸的挂念失落之情碰撞到了一起,交织着希望和紧张,既是浅语,又有深意,确实是一首令人惊喜和难忘的好诗。

孩子太爱自己的爸爸,太想见到自己的爸爸,可是入睡前爸爸仍然没有回家,他看了看外边黑黑的夜色,只能告诉自己“爸爸被夜晚吃了”。这首童诗写在延长的等待中,结束在孩子一个人的梦中。以成年人的心境是写不出这首童诗的,两岁孩子的内心已经非常幽深,他和叶子之间没有屏障,他和鱼之间也没有障碍,夜晚对他来说既是时间也是空间,竟然可以像体积巨大的鸡和猫咪一样吃掉他最想念的一个人。这首诗写得多么重啊,又因为口吻无比天真,反而不失其轻逸。是孩子也是诗人,是孩子也是哲学家。

小诗人周驰林长到了3岁,他又写道,小牛、小鸭子、小鸡都在吃青草,因为青草又嫩又美,“哦,妈妈/我去拔点青草给你吃。”童诗让孩子们更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更爱这个世界,他们总想把世上最美好的东西送给自己所爱的家人。7岁的李梓娴想象:“橡皮,可以叫它长颈鹿/一旦写错字/它就会吃掉树上的叶子。”9岁的马诗岚想象《动物绝对不可以上学》,因为豪猪会扎到同桌,长颈鹿会把教室的房顶顶破,鳄鱼一生气可能会把老师吃掉;10岁的张心馨想象:“我把脚/埋入土中/看/我是世上最富有的人/这/万物生长的地球/只是/我的一双/鞋子。”……孩子们的想象力无疑是惊人且迷人的,他们的想象力和成年人的想象力远不是一回事儿。诗歌教育者也不可诱迫和僭越孩子,我们并不是想象力的国王,除了告知、启发、欣赏和敬畏孩子,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想象力就是童诗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9岁的李睿涵在童诗《编织一条河流》中犹如清单一般,写到了鳜鱼、白鱼、蜻蜓、萤火虫、鸬鹚、蛙声、蜗牛壳,也写到了浮萍、菱角、茭白、菖蒲、竹林、榕树,同时写到了小河、拱桥、渔网、鱼篓、渔歌、渔村、银河……这不是一般的举例,而是在“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基础上的童声合唱。7岁的文一帆写道:“我不喜欢吃鱼/今天/我吃了鱼/吃出了一丝苦味/那是鱼的悲伤。”在孩子看来,鱼跟他一样是一个宝贵自由的生命。这是一首悲伤的童诗,却也从悲伤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这种希望只有孩子们才能够带到我们中间。

7岁的朵朵是一个女孩子吧,“涂上指甲油/女孩穿上新衣裳/在阳光里举起你的手吧/这双手在演出。”如此美而自信的孩子,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他们是孩子,也是诗人,更是我们的未来。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