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为讲好思政课把脉定向,“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如何讲道理?尤其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如何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政课的抬头率、点头率,这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一、尊重规律,了解学生,解决好“教育谁”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尊重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我们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尤其是要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将理解学生、研究学生、发展学生作为教师和学校的第一任务。我们要准确掌握每一个年龄层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来组织教学。需要与学生工作队伍密切联系,做好课前调研,快速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专业情况、班级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等,准确掌握学生思想,了解学生思想困惑,明确学生对思政课的期待,做到兼顾教学对象的共性与个性,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理直气壮,深入研究,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和“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的重要论断。思政课重点需要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首先要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真正做到“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思政课教师要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求自己,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要在理论的深度和专业的厚度上下功夫,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以科研促教学。同时,思政课教师需要强化问题意识,注重对教学中的疑点难点、学生关心的时政重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广泛开展问题链教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做到关照现实。
三、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解决好“怎么教”的问题。要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第一,需要思政课教师守正创新,不断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第二,需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做好教学素材挖掘,把最生动的故事、最感人的人物、最形象的标识、最典型的案例充分融入教学。第三,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在推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型,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网络教学等方法,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思政课外实践、“三下乡”等活动,让青年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第四,需要创新教学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仿真实验等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使思政课更立体、更丰富、更生动。第五,需要推动思政融合。构建校内校外、一课二课、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大思政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教学与大创计划、创新创业、党建团学、学生社团、校园文化等有机融合,与行业企业、乡村社区、红色基地等校外教育资源协同育人,共同推进思政课改革。第六,需要改革思政课考核评定办法,使考核形式多样化。可以在学生平时成绩中纳入社会调研报告、学生课堂小组展示、读书报告、期末论文答辩等,也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课活动,形成分专业思政课实践品牌。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可以组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进行文学创作,可以组织艺术学院的学生进行展演,可以组织美术学院的学生以美术作品反映课堂所学内容。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政课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一课”,需要我们尊重规律,了解学生,深入研究,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才能真正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作者系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