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掌勺,其他学生分工合作。
音乐老师的川菜 RAP,让孩子们颇觉新鲜。
“入蜀不吃回锅肉,等于没有到四川。”回锅肉是川渝地区流行的一道经典名肴,被誉为“川菜之王”,可谓人人爱吃、家家会做。5月24日,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红牌楼小学举行了主题为“学做回锅肉——劳动教育学科融合课程”的劳动教育教研活动。课程以做回锅肉比厨艺、写回锅肉展文采、唱回锅肉品韵味,将劳动课、语文课和音乐课有效串联,实现了学科间的融合与延伸。
课堂一小组分工,亲手制作回锅肉
“现在‘大厨’要做好准备了,请助手协助他。”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按照提前分工马上动了起来,助手协助厨师一起系围裙、戴帽子和卫生面罩,很快完成下厨前的准备工作。这节由红牌楼小学教师邓露执教、四(3)班学生们参与的劳动课“烹一道四川名菜——回锅肉”不同寻常地开始了。尽管掌勺的“大厨”只有一位,但同学们都有分工,安全员、推广员、大众点评员……共同负责美食制作的前后环节。
“我们组的回锅肉肯定吃起来最不一样。”苹果组”推广员游润焕主动给记者介绍,“这里面加了我外婆秘制的咸菜,是她从达州带来的,别的地方都买不到。”正说着,肉已酥香,游润焕忙把盘子备在一旁,等待出锅装盘。热火朝天的烹饪让课堂充斥着酱香、肉香,各个小组的回锅肉成品成色不一却都展现出诱人的光泽,肥瘦相连肉片金黄亮油,辅以蒜苗,清白分明,或用彩椒点缀,虽熟但秀。评委品尝鉴赏后也是啧啧称赞,“讲实话,孩子们的回锅肉比我吃过的很多馆子里厨师做出来的水平高!”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汪翼点评时说。
色香俱佳的回锅肉并不是这一节课做出来的。课前,学生们先调查,了解了回锅肉的历史、名称由来,认真了解配菜、调料,记录了练习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分析总结烹饪中的技巧和妙招。充分的准备与练习,才使烹饪得心应手、菜肴美味可口。“通过回锅肉的制作学习,我感受到劳动很辛苦,我们要珍惜。”““有些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们要亲手尝试才知道。”“我知道了要团队一起合作,才能发现每个人的创意。”孩子们纷纷举手分享自己的感受,从他们的言语中,也展现出了这节劳动课的意义、价值所在。
课堂二:真实体验,调动感官写回锅肉
“我们不仅要闻出香、尝出香、说出香,还要能写出香。”语文老师蒋敏对孩子们说。四(3)班的学生们品完回锅肉的味道,迎来了第二节语文融合课“‘色香味美’回锅肉——写出‘香’”。蒋敏根据四年级习作要求,引导孩子们调动多种感官,回顾烹饪回锅肉的过程,重现上节课不同制作环节的照片,用示范的方法教学生如何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炒回锅肉的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肉片开始卷曲,形成了一个个灯盏形状,俗称‘灯盏窝儿’,它们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在我的指挥下跳着欢快的霹雳舞。肉的味慢慢溢了出来,我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口水。”蒋老师用四川话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肉片由生到熟,慢慢散发香气的过程,“你们口水流下来了吗?老师读着都要流口水了。”通过分析示例片段,学生们明白了写作要领。“回锅肉”的烹饪素材就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们很快投入片段描写中。
“回锅肉做好了,我把金黄的油倒掉后,就可以装盘了。回锅肉太香了,我急忙吃了一口,真是太好吃了。”童稚的描述真实可感,同是一盘回锅肉,学生们却写出了各种不同的视角与独特体会,使习作分享也妙趣横生。
“为什么孩子们不害怕写作文?因为他们有了真实的生活和感受,他们写出来的文字多美呀!”成都市教科院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肖慧观课后有感而发,“培养孩子的爱国之情、民族自信,是从爱家乡、爱家乡的美味开始的,更是从‘我’能够做这样的美味的自豪感开始的。”
课堂三:结合说唱,川腔蜀味演绎回锅肉
“精选一斤,上等五花,有肥又有瘦。煮熟以后,切成薄片,装盘来备用。锅儿烧热和,肉片到下锅。让它尽情,熬到出油,变成灯盏窝……”音乐课一开始,教师李莉充满律动和热情地表演了一段回锅肉主题的“川渝 rap”,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目光。第三节音乐融合课“川腔蜀味——说唱‘回锅肉’”紧密衔接劳动课与语文课,以学生们的习作为素材,将烹饪回锅肉全过程及注意事项抽取、提炼成说唱歌词,辅以简单明快的节奏,引导孩子们进行“回锅肉”主题的多元表达。
“川渝说唱本身也极具地域特色,用四川话说唱四川菜,才更有家乡味。”提到音乐课的设计与编排,李莉说,“说唱是很自由的音乐表达形式,关键在于歌词和节奏。回锅肉是孩子们一上午都在做、在写的东西,锅碗瓢盆也可以直接作为打击乐融入进来,音乐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节奏训练、分组练习、即兴舞蹈,孩子们逐渐“动”了起来:有人随心所欲地摇摆;有人沉醉在节奏里像 rapper一样打节拍;还有人唱跳结合表演得格外精彩。
“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功能,‘川腔蜀味’结合得很巧妙,家乡的味道也是文化的味道。”肖慧说。李莉在回顾这堂课时也仍有许多启发:不管对于授课老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这节课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把我们从传统的、从教材中来的音乐课里“拎”了出来,然后放回了生活中、劳动中,所以我们都应该用更宽广的视线去看待音乐课,去发掘音乐素材,用音乐感受生活。
一碗回锅肉,品出了肉香、品出了文字美、品出了律动的音符。在教研活动的最后,汪翼用“三点启示、三个问题”总结了红牌楼小学的课堂探索。他认为,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教育,让孩子爱上做菜、爱上劳动,而非为劳动而劳动,才能真正实现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