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是以‘革命’为内涵和价值取向,具有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引领着一代代中小学生,启迪着中小学生智慧,砥砺着中小学生的品格。”朱喜坤在《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文中提出。将革命文化植入中小学生传承的基因,让中小学生从革命文化中汲取奋斗的力量,有利于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课堂是中小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需求、认知特点,充分挖掘现行教材内容与革命文化相关的契合点,结合家乡变化和时代发展,根据中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合理拓展革命文化学习内容,促进红色薪火传承。比如,音乐教学《红星闪闪》《国歌》等革命歌曲时,通过讲解歌曲创作背景,让学生感知歌曲创作背景故事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在语文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十六年前的回忆》等文章时,通过认识教材中的革命伟人,引导中小学生感知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奋斗终生的坚定志向,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教学道德与法治时,可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观看《小兵张嘎》《古田1929》《觉醒年代》等影片,引领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的“嵌入式”学科渗透革命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好达成学科教学目标,更能促动中小学生与革命英雄、仁人志士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革命文化教育走进课堂、走进校园、走进中小学生头脑,让中小学生感知党的光荣传统,体会到自己为实现中国梦,建设家乡的责任与义务。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着眼于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革命文化教育内容,开展革命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让中小学生在主题活动体验中,领悟革命文化的内涵,传承革命文化精髓。庆祝建党日,学校可举办“讲革命故事,读革命书籍,唱革命歌曲,画国旗国徽”等活动,让学生在“讲、读、唱,画”中激发爱国热情,了解党的光辉发展历程;在阅读与分享中感知先辈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体会先辈为人民谋幸福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为了寓教于乐,学校还可利用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结合当前时事,开展节日主题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汇演革命文化课本剧、办黑板报、手抄报、海报、主体绘画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革命文化学习活动,更大范围引导中小学生深化革命文化学习的思与悟。通过主题活动,让革命精神在学生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
革命文化教育不仅要在活动中感知,还应在实践中体验,赓续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学校根据地域资源,结合师生实际,开展“革命文化研学旅行”主题活动,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参观革命遗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这些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设计、信息收集、报告撰写、文化体验等弘扬先辈的革命精神。在农村,随着高山移民、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的实施,广大的农村变化层出不穷。让中小学生走进乡村,进行“村史学习”“家乡建设,我献策”“携手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等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调查、访问,感知家乡的变化,在今昔对比中,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家乡和祖国才有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实践活动的体验,让中小学生对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走向认同与践行,把革命文化精神植入中小学生传承的基因,从而提升中小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梁泉系重庆市开州区丰泰小学教师、肖祥文系重庆市开州区白水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