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 ,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花溪小学 刘欢欢

《教育导报》
2022年第56期(总第3704期) 导报三版

古人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道德的典范、灵魂的歌者、知识的化身。时光的车轮碾转至今,新课标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变课堂教学的角色,重新将自己定位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学习的主导者。与此同时,要将学生定位成课堂教学的主体,并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与实践者,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现结合经验与反思谈一谈看法。

首先,要以学习为乐。为什么要以学习为乐?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学习为乐尤为重要。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他们才会主动学习、思考、探究。从而进一步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正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怎样以学习为乐?应强调学习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同“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就必须先要热爱学生”一样,要想学生喜欢读书,教师就必须要热爱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所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的同时,不光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外,还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其次,明确“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明代学者陈献章对于善疑的诠释;“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也是爱因斯坦对于自己数十年科学生涯的总结。常言道,有成就之人有“学问”,学问学问,有“学”亦有“问”。“问”从何而来?疑则生问。善疑则是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取新知的重要途径,它会让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灿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但需要注意的是,“疑”不是无端的猜想与随便的怀疑,它是建立在认真的分析、思考、探究之上的。因此,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除此之外,在日常学习中要提倡学生采用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于学生的问题要予以重视,切忌“顾左右而言他”,因为你不经意的小小一次举动,将有可能抹杀一个孩子的求知欲。

最后,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在教学时,应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注重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如何将知识点化繁为简?如何掌握阅读的方法?如何才能写出更美的文章?……这些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显得不那么吃力。所以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进度符合学生整体的最近发展区。比如:文言文阅读是初中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把握重点字词的意思,遇到不会的字词,则通过上下文以及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来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积累文言词汇。除此之外,还要改变学生头脑中“学习是学校之事,课堂之事”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身边点滴,无处不可学”的正确观念。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