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书而眠

■祖菊芳

《教育导报》
2022年第57期(总第3705期) 导报四版

■祖菊芳

40岁以后,与日俱增的,似乎除了体重、皱纹、血压等健康指标,其余都在每况愈下。

首先退化的是视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阅读变得越来越吃力。验光之后才知道,我曾经引以为傲的眼睛,如今既近视又老花,难怪看近也模糊、眺远也模糊。与视力一同退化的,还有本就薄弱的睡眠。睡眠不好的历史由来已久,年轻的时候睡眠不好,是因为喜欢熬夜,熬着熬着就清醒了;年纪大了以后睡眠不好,是因为真的睡不着,醒着醒着就熬夜了。

曾经为了催眠,尝试过多种疗法,效果都有限。后来也就不再尝试,索性破罐子破摔,睡不着就不睡,就着床头灯读书或刷手机。久而久之,眼睛不堪重负,不仅视物模糊,而且隐隐作痛,这让我对视力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我决定拯救眼睛,痛下决心远离手机。为此,我收藏了多个读书栏目,每晚临睡前,打开一篇文章,关闭床头灯,调至适当音量,让柔和的声音在耳畔喃喃低语,竟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这意外收获让我惊喜,自此听书成了我每晚睡前的必修课,它既解救了我的眼睛,也拯救了我的睡眠。

年少的时候,也一度痴迷于听书。午饭时间,我和弟弟捧一碗饭坐在收音机旁的沙发上,且吃且听,一顿饭都吃出了烽火连天的况味。那时候物资匮乏、世界封闭,一台收音机成了年少的我们“看”世界的窗口。初中三年,我用每日午饭的半小时时间,听完了《水浒传》《杨家将》《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它让我感受了评书艺术和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

人生过半天过午,经历了波澜起伏的人生,如今我听书已不再醉心于跌宕起伏的情节。睡前听一听时事、财经、杂谈,甚至寡淡的鸡汤文,在意的并非获取怎样的资讯、得到怎样的启示,对于历尽千帆的人来说,人生其实大局已定,生活的道理也了然于胸,听书不过是为助眠。

听书助眠,听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适宜的音量至为关键。音量高了,如课堂听讲,言之凿凿,铿锵在耳,让人心神激荡,不利于安眠;音量太低,听起来费力,如听悄悄话,让人提神醒志,愈听愈清醒;音量适中,方能让人处于游离状态,时而沉浸,时而迷离,渐渐陷入意识混沌。

视力的退化使我与文字之间产生了深深的隔阂,而这种隔阂产生的焦虑又让我陷入更深的失眠。声音是文字的载体,它仿若一座桥梁,架起文字与梦境的通道,慰我心安,度我入眠。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