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教育导报》
2022年第60期(总第3708期) 导报二版

(上接1版)

立足“时之变者”,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自我革命。“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我们正以“中国之治应对时代之变”。5月1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指明方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近年来,学校紧跟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省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德阳打造“世界级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等重大发展战略,面向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实施“三对接”,建立“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的产业对接机制;推行“三进入”,升级“教”“学”方法等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1331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新阶段,我们要不断完善改革发展机制,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倾情倾力书写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奋进篇章。

狠抓“事之要者”,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振人才培养核心资源。“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教师队伍建设对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新时代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注重塑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大先生”,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新业绩。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极其关键的课程,塑造好青年的价值观。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深化“三全育人”,完善“十大育人”体系,充分利用本土、本校思政资源,促进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融通、线上与线下互为补充、课内与课外相互沟通的思政教育格局,打造高质量思政课“金课”,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切实提升育人效果,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服务构建四川“5+1”产业体系、制造强国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深谋“计之远者”,五育并举、因材施教健全学生多元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更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和把握未来的能力为重点,更加关注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形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发展体系。充分利用“三节一广场”校园文化平台,丰富的校内传统文化课、公共艺术课、劳动教育课,学生社团,志愿活动,题材多样的“主题班会”等,引领回归育人本源,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鼓励学生立志民族复兴,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