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鲜明的主题,选编的文章也有着一定的联系。采用单元整合的教学模式,对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能够强化单元内部课文之间的联系,从而生成整体的教学目标,有利于达成新课标背景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处理好下面五个关系。
一、单元内课文与课文的关系
对课文进行整合教学时,老师首先要带领学生确定好单元整合教学目标,让学生感知单篇文章中哪些内容突出了单元主题,从而把握课文内在联系,找准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契合点。课文学习可以通过对一篇或两篇课文进行精读精讲,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探究其余篇目。比如,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主题,选编了《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几篇课文,这几篇课文在内容和表达方法上都有相似之处。在整合学习过程中,以“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对人物进行深入的刻画,体会人物内心。”的要求为切入点,重点学习《军神》,通过沃克医生的语言和刘伯承的动作、神态描写,体会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学生掌握这一刻画人物的技巧后,再以此为切入点对其他几篇文章进行整合学习。最终,通过小练笔等实践活动,完成“体会人物内心”的教学目标。
二、单元内课文与口语交际的关系
小学语文中口语交际往往跟本单元课文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完全可以整合课文学习和口语交际训练。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讲民间故事”,要求是: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细节;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所以,在训练学生复述课文时,要适当添加人物对话,如,“织女和牛郎第一次见面时会说些什么?织女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表演织女被王母娘娘带走时的情形。”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整合到课文学习中,两相结合、互为补充。
三、单元内课文与语文园地的关系
小学高段语文园地一般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等内容。把课文与语文园地进行整合学习,好处是互为渗透,提升学习效果。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的内容是以《威尼斯的小艇》和《牧场之国》为例,讲述恰当地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可以引导学生用“交流平台”所讲的品悟方法来学习这两篇文章,然后把这一描写方法在“词句段运用”这个板块通过写一写以巩固练习,这样互为补充,互为延伸,提升学习效果。
四、单元内课文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在进行小学语文高段的经典阅读单元教学时,课内与课外阅读整合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达成单元目标,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触发学生对经典的热爱之情。比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古典名著”单元有《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几篇课文。根据单元目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老师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继续走进本单元主人公的其他经典故事,进一步勾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在此基础上,老师推荐整本书的阅读,提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感悟“性格决定命运”“官逼民反”“愚忠的代价”等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不得不语的时候,就执笔把心里感悟写下来,形成读后感。实验证明,随着课内课外的整合,阅读量的成倍增加,作文问题、理解问题等都迎刃而解,无需另外花费气力。
五、单元内课文与习作的关系
课标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教学中,就是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学习谋篇布局,学习情感如何表达等,为学生的动手写铺路,把课文学习和习作训练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可效,作文不再为难。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训练是半命题“_____即景”,要求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如果把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和习作的训练分成相对独立的板块来进行,学生的习作难度是相当大的。本单元选择的课文是《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每篇文章都有对“即景”的描写,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逐步引导学生熟悉并了解“即景”这一概念,可以制定如下的教学流程:1 .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四时景物皆成趣”浏览课文,体会到自然之美无处不在。2 .感悟作家如何写出生活中的美。通过“交流平台”,品味“动、静态描写,可以把景物变化过程写得活泼又有趣”,再归纳整理出课文中的多处动态、静态描写,体会作用。3 .出示多个课外阅读写即景文本,带领学生探讨如何把握不同事物的动态、静态描写。4 .布置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灵活运用教材来教习作,可最大限度发挥教材的作用。
总之,单元整合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教学难有固定操作模式,这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处理好各种关系,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