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探索校企合作路径,打通学生成才之路

■李益华 本报记者 钟兴茂

《教育导报》
2022年第80期(总第3728期) 导报二版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我一个中职学生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谈起就业经历,郭世林的语气惊喜又惊讶。他是自贡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东方职校”)三年级的学生,在今年的“四川省中职院校焊接技能大赛”中获第一名,后被中核五公司(上海)作为优秀技能人才引入,安排到中核五司工程研究院工作。

然而郭世林并不是个例。近三年,东方职校有100多名毕业生到中核公司就业,担当核级焊工重任。还有更多的学生在东方锅炉、中国核电、中国中车、中国中建、中国五冶、重庆长安、一汽丰田等企业就业。而这些都是因为学校深度推进校企合作的结果。

开设定向班,擦亮优势专业“金字招牌”

“焊接技术是自贡传统优质专业品牌,也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专业,要继续把这张亮丽的职教名片传承好、发展好,就必须走校企合作的路子。”东方职校校长姜方辉说。早在2005年,东方职校就认识到企业的认可度是检验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尺。于是,学校主动出击,联系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知名汽车企业“一汽丰田(成都)汽车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设立“一汽丰田定向班”,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训,共同培养。

后来,企业还在学校设立了“一汽丰田奖学金”,每年3万元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11年来,企业已发放奖学金33万元。“从来没想到自己还能拿到奖学金!”毕业生缪辉谈到在东方职校的读书经历时,获得感满满。合作至今,学校共向一汽丰田输送学生500余人。

尝到校企合作的“甜头”,东方职校校企合作的步子更加坚实稳健。2009年、2012年、2019年,学校先后与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有限公司(中核二三公司、中核五公司)合办“定向班”,为各个企业培养输送了100多名优秀毕业生。

开展工学结合实践,破解人才断档难题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要真正学到一技之长,必须注重工学结合。”姜方辉说。2021年,东方职校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开展焊接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活动。学校焊接专业235名学生分两轮安排在东锅公司101、102、201三个车间工学实习,通过车间师傅指导,生产一线实践。

工学结合实践,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专业技能,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就业方向。去年有69名学生选择毕业后留在东锅就业。“这是历年来焊接专业学生留在本土企业人数最多的一次,较好地解决了东锅焊接人才断档的问题。”姜方辉说。

东方职校与中国核工业建设有限公司的合作也是如此,通过邀请企业焊接专家进校园指导实训,送学校师生到企业焊培中心实践等方式,近三年共同培养了100多名企业急需的核级焊工。

工匠大师进校园,传承匠心精神

“作为一名技术工人,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脚踏实地把每一项工作做好。……”近日,“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获得者焊接大师孔建伟走进东方职校,和学生们分享自己是如何从一名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的经历。

这是东方职校的“工匠大师进校园”活动,工匠大师进校园不仅仅是作专题讲座,还通过工学结合实践、竞赛指导等方式,培育技能人才、传播工匠精神。

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东方职校也不断收到企业的好评和支持。四川一汽丰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四川丰田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在该校设立奖学金,奖金总额发放50多万元。重庆长安汽车和四川一汽丰田还捐赠教学车辆4台,焊接设备若干套,支持学校发展。

“做中职教育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学生们能在职业教育中找到目标,练就技术,成为国家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东方职校副校长陈俞任说,“我越来越坚信,校企合作是一条让学生成才、家长满意、校企双赢的发展道路。”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