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红色财经” 筑牢育人之基

——记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红色财经”思政体系建设

■本报记者 夏应霞

《教育导报》
2022年第80期(总第3728期) 导报三版

9月24日,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由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2022红色财经文化论坛举行,来自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防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以及广州、江西、山西等地财经院校的11位专家、学者作主题发言,107家单位近16000人次参与线上聆听。

唱响“红色财经”,筑牢育人之基。近年来,在“红色财经文化研究”的旗帜之下,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提出:成立一个研究中心——红色财经文化研究中心;打造一个文化品牌——红色财经文化论坛;编撰一套知识读物——红色财经人物故事读本;开发一批特色课程——红色财经文化类思政教育选择性必修课;建设一个主题展馆——红色财经文化主题展馆,以“五个一”工程建设强化育人体系建设。

◆根植“红色财经”文化——

探寻学校办学之根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一所地方院校如何既根植于本土文化,又立足专业发展,还要面向学生发展的实际?一所财经院校怎样将“红色”和“财经”融会贯通,使之成为学校“立德树人”体系中最坚硬的基石?

四川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全国党史资源大省。成立红色财经文化研究中心后,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组织教师对“红色财经”进行系统研究,并按照主题特征分为:红军长征、川陕苏区、抗日救亡、四川解放、伟人故里、川藏公路建设、两弹一星、三线建设、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脱贫攻坚10类。其中拥有丰富的红色素材,为金融、税务、经济等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红色财经案例,能进一步增加课程思政生动性,提升教学实效。

“红色是教育中最亮丽的底色。”学院党委书记张华说,红色财经文化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积累的“财经经验”“财经智慧”的结晶。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没有任何财经经验的艰苦条件下,开垦战地财经、试水财经创新、实现了诸多“革命根据地财经史上的创举”。研究红色财经文化就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具体实践,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下,真正培养出心怀“国之大者”和适应未来经济社会需求的财经职业类优秀人才。

◆抓实“红色财经”活动——

探寻学生发展之向

今年4月,川财职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官方微博发起“红色财经故事”话题:“请每位同学将自己阅读、了解到的红色财经故事,以图片、文字或拍摄及任何你喜欢的形式进行分享。带#红色财经故事#话题并@川财职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布微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红色财经故事或是分享你对该故事的阅读感受(不得少于100字),将对此故事的喜爱传递下去。”这一活动引起了学子们的极大关注和热评。

4月28日,图书馆和团委共同举办的第十三届“4·23”读书日系列活动——“红色财经故事”分享会。信息学院2021级商数2班范燕妮讲述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经理的郑铁如转移资金的故事;会计学院2021级财务管理4班冯阳讲述了在1942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税收改革中,李吉昌为革命隐藏公粮的故事……同学们还分享了井冈山精神、第一套中华苏维埃纸币、红色货币等知识和信息。一位不留名的学生在评论区写道:“红色财经,对于我们来说相对于比较陌生,短短的四个字里面却包含了大大的学问,这里面包含了几代人的信仰。看了很多的红色财经故事,我看到了他们的坚持不懈和努力造就了现在繁荣的景象,没有他们在前面,(就没有)人与科技的(后来)结合,(他们)谱写了百年辉煌。”

学院对“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情况”展开调查,发现55%的同学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较低;但有99 .7%的同学觉得红色精神与学习生活有关系,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其中87%的同学认为关系密切。“将红色财经文化融入财经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实践形式,提升育人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马院教师汪丽娟说,

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梳理了红色财经故事、红色财经人物,包括:长征中的牦牛革命;川陕苏区中红色税收、红色经济、红色金融;抗日救亡中车耀先用“努力餐”作为秘密联络点,筹集资金,创办刊物,宣传抗日救国;四川解放后抢修都江堰;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向阳乡,中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新中国“第一股”的产生;三线建设、抗震救灾后灾后重建的中国奇迹……“红色财经”在不断回忆、解读和讲述中升华,为师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专业发展原动力。

◆追问“红色财经”内涵——

探寻课程思政之魂

如何将红色财经文化融入学校立德树人全过程之中,如何基于“红色财经”理念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学院红色财经文化研究中心的教师们进行了研究。

首先,立足财经优势,强化红色财经文化的战略地位。红色财经文化是成为重要的科研创新平台、实践实习基地和基层财税干部培训重要内容;在该院“十四五”规划、职教本科申报、提质培优工程中,成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绩效评价、干部管理使用的指挥棒和试金石。

其次,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推进红色财经文化的融入实践。专业课教师主动挖掘财经类课程思政元素,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研讨和集体备课,打通红色财经教育场域,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实现红色财经文化与专业教育的无缝衔接,助力学生实现从社会人-职业人-财经人的顺利过渡和成长。

最后,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健全完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开展“红色财经故事我来讲”“继承红色财经光荣传统,我做什么?”“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红色财经人”等学生主题活动,通过红色财经仿真实习基地播放相关红色财经人物事件影像作品,展示红色财经纪念物品,再现还原红色财经旧址遗址,特邀红色财经先进模范办讲座等,实现红色财经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宿舍、进社团、进学术研究、进志愿服务,使立德树人不留空白,不存盲区。

目前,红色财经文化研究中心作为在全国财经类高校和高职院校中率先组建成立的专门研究中心整合校内外专家团队共23人。红色财经人物故事读本第一册即将编辑完成;红色财经概论选择性必修课采用实训、虚拟仿真体验、红色金融研学等方式收到良好效果,其中“聆听党史,践悟红色财经”选修课程在四川省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二等奖;红色财经文化展馆建设已完成前期规划,正有序推进。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