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点滴

■四川天府新区第三小学 陈雨佳

《教育导报》
2022年第80期(总第3728期) 导报三版

在线教学第三天,检查小朋友的作业时,我发现了一位孩子的作业字迹十分潦草,甚至在二次批改的时候发现田字框中画下了重重的铅笔印,隐隐有种不耐烦的笔迹。我预感不好。

这位小朋友平时在班中十分乖巧,作业态度从来也很认真。于是,我在 qq上联系了孩子的家长,询问孩子在家的状态。不出我所料,妈妈说前一天下午孩子情绪就不太好,写字时也一直在哭。她完成作业已经比较晚了,而其他小朋友们都陆续上传了自己的作业,内心越是着急就越完成不好,如此恶性循环。我拨通了家长的电话,孩子接到我的电话,语气中有一丝欢快,和我聊起了在家的生活,给我诉着“苦”。我表示我很理解她的心情,并打趣地说:“下次做不完就第二天心情好了再做,我还是会认真批改你的作业哟。”

事后,孩子妈妈给我发消息:“谢谢陈老师,孩子自己去房间悄悄接的电话,出来后看着她挺开心的,还说以后要把字写好看一点,作为家长,我们也没有做好情绪的疏导,把压力无形给到了孩子。”

一通“加密”电话,把这片情绪乌云吹散开了。

在这一场线上教学里,我不仅担心第一次参与线上教学的孩子,更心疼的是他们的父母。

一位孩子第一天就错过了在线打卡,我私聊后得知,这对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每天早早要到达防疫第一线。出门前先把孩子的上课的软件调试好,接着就去抗疫了。

“陈老师,孩子的妈妈这几天都在医院上班,我即便在家也在办公开会,做得不好,请原谅,我会尽力改进做好。”看到这段话,我内心发酸,白天是可亲可敬的医护人员,回家后是需要带娃的家长。

“陈老师,但我在上班,家里只有老人,没办法给孩子传照片,怎么办呀?”这是一位害怕传漏孩子学习打卡照片的妈妈,上班时也时刻关注着班级群,生怕漏了什么重要信息。“照片嘛,晚上回来再传就行,不急不急,你安心上班。”我安慰着。听着家长如释重负呼出一口气。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遇到了这么一群如此爱自己孩子的家长们,即便自己再忙,也不愿意拖孩子的后腿,而我能做的只有给他们一些能喘息的时间、空间,抚慰他们焦虑的心情。

教师节悄然而至,这是我从业以来第一个没有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教师节,在我以为我会被孩子们遗忘之时,但我却提前收到了礼物。那是一个祝福视频,一位男孩子手里握着写的贺卡和捏好的一个蛋糕样式超轻粘土,奶声奶气地说着祝福语。蛋糕是上学期陶艺课时学着捏的,他小心翼翼捧着这个蛋糕,笑靥如花地诉说着他对我的思念。我有些感触,这是新时代有血有肉会感恩的小学生,我想说,我也太思念他们了,巴不得明天就能回到我们书声琅琅的校园。

收到视频祝福的第二天,我看到群里上传了一个长达9分钟的视频,里面有着我们的合照,孩子们按着学号一一出场,送着他们的祝福,展示着他们的贺卡、书法、画作、月饼……我此时再也忍不住,思念与感动化作眼泪夺眶而出。我只能说:“因为疫情,我们相聚难,但依然希望你我喜乐有分享,艰苦一起担,共度日月长,人间有味是清欢。”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