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作业“疫”路同行

■成都市锦江区盐道街小学(东区) 李晓帆

《教育导报》
2022年第80期(总第3728期) 导报三版

今年的暑假,我们经历了高温、限电、地震。通过调查,得知班上的孩子们身体一切安好。除了日常沟通,还有没有方法可以让孩子们少一点恐慌、多一分开心、长一些知识呢?也许可以借助我们班级之前就倡导的“分层作业”这个渠道。这是我们班的一项另类作业——没有抄写、没有背诵、没有作文等语文常规作业。

一、分层作业的亲子情

疫情期间,假期延长了,孩子、家长逐渐变得无聊甚至烦躁不安。家长们私下时常吐槽“神兽”们种种行为,只盼让他们早日“回笼”。在布置分层作业时,我便有意加入了一些需要亲子配合完成的环节。

1 .亲子表演创意多。默剧是一种特殊的表演形式。现在的孩子们了解得少,我先让孩子们观看了三部既幽默又具有正能量的默剧《一念之间》《小偷在哪儿》《暖冬》,让他们在欢笑与感动中初步认识默剧,再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让他们了解了默剧的大致形式,最后鼓励他们与家人用默剧表演一个尽量原创的故事。

收到孩子们的表演视频时,真心为他们点赞。小张同学和爸爸一起表演的《生命保卫战》,一人饰演病毒,一人饰演医护人员,大战几个来回,最终医护人员 KO了新冠病毒;坤坤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的《乞讨》,道具准备充分,表演自然,结尾出人意料,让人忍俊不禁,又不得不为故事主人公的聪明竖大拇指。

2 .亲子游戏欢乐多。笑声是慰藉人心最好的良方,也是拉近人心最快的捷径。疫情期间,游戏,是转移孩子们不良情绪的有力帮手。

游戏举例:以“Z、 S”这两个字母作为两个字的首字母,且这两个字能组成词语,如“知识、只是”等,两人轮流说,说出词语数多者胜。

啸啸妈妈说:“一 PK就来劲儿,最后几个我还真想不出来,憋得我法医词汇都出来了……”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铆足了劲和爸爸妈妈你追我赶的样子,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二、分层作业的师生情

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的班“妈妈”。我是语文老师,也是“班妈妈”,当然不希望和孩子们的关系因为疫情而疏远。

亲子作业是为了调节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那我也要用别样的方式来保持和孩子们的感情。我想到了制作特殊的电子版奖状:

在认识了能吃善诗的苏东坡之后,根据作业内容,我设计了“美食达人”称号和“最佳创意奖”徽章;中秋节这天,根据作业内容,我设计了“优秀小诗人”奖状;在默剧表演的分层作业中,我设计了“最佳编剧奖”奖状;在“看谁眼睛亮”这一次分层作业中,我让孩子们纠正成语中的错别字,并设计了“打假能手”称号。

家长们的反馈,孩子们得奖后特别高兴,觉得这样的奖状与平时在学校里得到的纸质奖状与众不同,男孩子尤其喜欢徽章,觉得特别神气。有的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柯南,高兴得睡不着觉,他们期待李老师下一次的奖励。

三、分层作业与教学情

疫情期间的分层作业在承担了以上目的的同时,我希望它和学科教学紧密联系。

人们谈论起新冠肺炎时,总有一些人把“冠”读作四声。针对这一情况,我利用分层作业区考查了孩子们对于“新冠肺炎、中间宿主”这两个词的读音、辨析了“戴口罩”的“戴”。这种来源于生活的学习让孩子们印象深刻。

有一首在网上流行的歌曲《生僻字》。作为语文老师,从语文的角度来看,这么多的生僻字如果按照常规的方式来认识、记忆,难度较大。在分层作业中,我第一步让孩子们观察这些生僻字有什么特点,第二步鼓励他们去学唱。平时语文成绩相对靠后但喜欢唱歌的乐乐得知后,非常高兴。乐乐妈告诉我,乐乐为了唱好这首歌,声音都哑了,查字典的速度都快了起来。在乐乐看来,他学的是歌;但在我看来,他认的是字。

《生僻字》中有个词是“饕餮”。在第二次的分层作业中,我让孩子们认识了“饕餮”这种神兽,并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告知他们“饕餮”以及“麒麟”“文鳐鱼”“精卫”“屏蓬”等神兽都出自于《山海经》这本书。这次作业刚一提交,小刘的妈妈就告知我,小刘被这本书吸引了,一做完题就要买。孩子主动想看书,比教师不厌其烦地叫他多看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线上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学习教学内容。学习了《鹿角和鹿腿》后,借着课文中的鹿,我在分层作业中和孩子们聊到了九色鹿——这一只来自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鹿。孩子们也知道了祖国大地上还有那么奇特的景观。

虽然孩子们现在尚不能看尽祖国的美景,但能让他们知道,在广袤的大地上,祖国的每一处河山,都承载着华夏的文明,都记录着人民的智慧,能在他们心中播下一颗热爱祖国山河的种子。

一撇一捺,则为“人”;一举一动,皆有情。这段不寻常的时光,我和孩子们虽是在作业中一路同行,却也是在“疫”路上同行。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