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证

——甘孜州校园风貌十年之变

图/林强 文/本报记者 王浚录

《教育导报》
2022年第89期(总第3737期) 导报四版

康定市甲根坝片区寄宿制学校旧貌。

康定市甲根坝片区寄宿制学校新颜。

 

10年前,道孚县玉科片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坐在教室门前的台阶上读书。

如今,道孚县玉科片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在功能室下象棋。

10年前,甘孜县城关第一完全小学课间,学生在雪地上玩耍。

如今,甘孜县城关第一完全小学课间,学生在打乒乓球。

 

10年前,道孚中学老校区操场上的田径接力比赛。

如今,道孚中学搬入了道孚县教育园区,操场上,篮球运动会开幕式正在彩排。

 

10年前,镜头里的炉霍县宗塔乡中心小学学生

今年10月,林强给炉霍县宗塔乡中心小学部分学生拍摄单人照。

10月14日,炉霍县宗塔乡中心小学的教室里,副校长李伟向林强(前左)介绍学校发生的变化。

 

“教学楼、宿舍和食堂都是崭新的,还添置了空调和暖风机,变化太大了!”近日,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摄影家、作家林强再次挎着相机奔赴甘孜州,用影像见证十年来甘孜教育的变化与发展。

十余年前,林强曾在炉霍县宗塔乡等四川高原地区学校调研,与老师们挤在宿舍过夜。他发现,这里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10℃以下,最冷达到零下30℃。高原上的学校没有取暖供热条件,学生们冻僵的小手和脸蛋深深触痛了林强,他不停按动快门,记录下真实的一幕。

作为省政协委员,林强立即撰写了相关提案,并配上数张照片。提案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2013年,省财政厅、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对高海拔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给予取暖经费补助的通知》。自此,甘孜、阿坝、凉山三州位于海拔2500米以上的学校的34万多名学生开始享受每人每年200元的冬季取暖补贴。

今年10月,林强再次来到海拔3800米的炉霍县宗塔乡中心小学。教师拥忠拉姆带着林强走进二年级的教室,指着天花板上的中央空调,感慨学校近年来的变化:“林老师做的事情我们一直铭记在心。2018年,学校用取暖费给所有教室安装了中央空调,从此,孩子们的手不再长冻疮,我的心也暖洋洋的。”林强用相机为簇拥着他的几十个孩子一一拍摄单人照。镜头里,六年级的牧区学生周巴笑得十分灿烂。他打算把照片洗出来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

拿着十余年前拍摄的老照片,林强回访了同样位于海拔3800米处的道孚县玉科片区寄宿制学校。五年级学生次称志美仔细打量老照片,向林强分享自己的感想:“很多年前,哥哥姐姐们坐在教室门前的台阶上看书。现在,我可以在图书室里阅读最喜欢的《唐诗三百首》,还可以和同学在功能室下象棋。”

“林老师,您看看我们的新周转房,每间都是40多平米的,有厨房、有卫生间,老师们不用花钱就可以在学校有温馨的小家,免去了长途跋涉的艰辛。”该校教导处主任彭措志玛领着林强参观了2013年新建成的教师公寓,“得益于国家教育发展的好政策,学校补齐了生活与教学的硬件短板,师生不再因食宿等问题而发愁。”

在甘孜县城关第一完全小学,校长恩珠高兴地向林强介绍:“在上级项目的资助下,我校于2013年原址重建,从此,我们有了充足的床位供路途遥远的学生住校,这些住校生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吃好住好。”改善的不只是食宿条件,2016年,该校修建了音体美等八大功能室,开设了电子琴等兴趣课程。现在,城关一小的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在功能室上兴趣课。

在为期7天的行程里,林强先后回访了甘孜县、炉霍县、道孚县与康定市的9所学校。在他的镜头里,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沐浴着阳光,一间间教室、宿舍设施齐全,一个个学生在温馨的校园学习文化知识。经过道孚县教育园区时,林强感慨地说:“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草甸。10年后,甘孜州把最好的土地给了教育!”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