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蓝图绘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

——省教育厅驻村帮扶干部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倪秀

《教育导报》
2017年第11期(总第3028期) 导报一版

2月13日,省教育厅六楼会议室内,暖意融融。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省教育厅机关党委书记张澜涛,与9名驻村帮扶干部围坐一团,共话教育扶贫工作。

“既要总结去年的成绩,更要谈谈今年的打算和面临的困难。”座谈会刚开始,张澜涛就鼓励驻村帮扶干部谈新年工作打算,提出脱贫攻坚的真招实招。

“我申请注册了‘双河油砂香米’商标,并打造‘双河五香’电商产品,销售良好;连片种植了300亩晚熟柑橘……”武胜县猛山乡双河村“第一书记”王国强谈到,双河村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农业产业和休闲旅游项目的发展规划,带领老百姓脱贫奔小康。

“从2015年驻村以来,我们村引入各类项目21个,投入资金超过2000多万元,提前一年达到脱贫验收标准。”说起驻村以来的成绩,雷波县马湖乡大山坪村“第一书记”陈立兵非常自豪。

“今年春节,我们村民过了一个文化年。”武胜县万隆镇大垭村“第一书记”陈贵均激动地分享,2月4日,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四川教育报刊社、省教育厅组干处等部门联合在大垭村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暨文化闹春”活动,为村民赠送春联100余副。

说起村民精神生活的丰富,武胜县真静乡海钟村驻村干部李昌玉也感受深切。“我们村实现了 wifi免费全覆盖,村民们能随时随地互联世界。每天傍晚的坝坝舞像赶集一样热闹!”她说。

…………

每位“第一书记”的汇报都令人欣喜。省教育厅派驻武胜县、挂职县委副书记的谢亮冯补充道,在省教育厅的帮扶下,去年,武胜县成功减贫9714人,18个村顺利退出贫困村。记者获悉,除各类扶贫项目资金的引入使得这些贫困村的经济有了新发展外,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更得到了改变,乡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扶贫攻坚,需要始终把困难群众的疾苦放在心头。这也是被所有驻村帮扶干部提及的话题。

“我爱人是耳鼻喉科医生,最近,我正发动他们医生资源,努力协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驻我村,开展免费人工耳蜗植入项目。如果手术成功,孩子将能够开口说话,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成才。”武胜县白坪乡隘口村“第一书记”向常中,了解到该村有一名孩子,3岁时因意外摔倒导致聋哑。帮助这名孩子植入耳蜗,成了他新年的第一个愿望。

说起今年的工作打算,驻村帮扶干部们个个“胸有蓝图”:武胜县海钟村驻村干部李昌玉正期待和准备着村里的幼儿园顺利开学、飞来石村“第一书记”杨驰云正在研究村里的旅游发展规划、新学乡“第一书记”廖树德正筹划着争取美丽新村项目资金、锡壶沟村驻村干部王显春正在规划建设小型生态农庄,雷波县马湖乡大山坪村驻村干部唐晓辉正谋划着给老百姓办起“农民夜校”。……

“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你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朱世宏高度肯定驻村帮扶干部们去年的工作,他说:“你们展示了我们教育系统的干部素质,给省教育厅增了光、添了彩。”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本规划干到底。”朱世宏对驻村帮扶干部寄予厚望,他言辞恳切地说,脱贫,是农村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的再造,更是良好乡村文化的重建,驻村干部要在工作中发挥教育系统的优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做好扶贫工作,真正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