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

■王晓

《教育导报》
2022年第96期(总第3744期) 导报二版

“妈妈,我们家的辣椒熟了,我发现一根红辣椒。”二宝一见我下楼,迫不及待拉我去小花园看。香樟树下边角瘦地,三五株辣椒,叶,绿得盎然,椒,也绿得恣意。果然有一个小尖椒,并不最大,却先红,藏在叶中,羞羞答答,被跟辣椒一般高的娃逮着——天大的事儿!

在辣椒还是种子时,我便已料到小观众的惊呼。笑眯眯看着她,一应一答和她叙着,帮她平复怦怦跳的心。

这几株辣椒,有点不合时宜。在别人家辣椒都能吃的时候,我的几个干辣椒从旮旯里蹦出来了,拽拽梗子,辣椒种子拨拉进泥土,望天收。它们没有辜负种子的定义,可能一个星期,自然地冒出来了。虽然跟不上节令的拍儿,索性自顾自生长。在夏雨里开花,在秋风里结果,转眼霜降,终于等来了变红的那一刻。

以为它们和我生气,和我较劲,不肯变红,成为真正的红辣子。这不,一直奔腾在变红的路上,不枉辣椒的一生。原来慢一拍也不是多大的事儿,一样圆满。

园子是我和孩子的植物园,认知之所,劳作之地。我在这个园子里,种的又不仅仅是花果蔬菜类植物,更在修行悟道,好通达育儿的最佳路径。

这园里有多种应季蔬菜,大都只有几棵,都是为了长给娃看的。园子里品种繁多,日常所用,艾草、菊花脑、枇杷、萱草、芦荟,可药用,可食用。绣球、木槿、芭蕉、一串红、棠棣全为观赏。红黄两色的虞美人,做了这个小园子边上的篱笆,一道绿色屏障,让小园和人行道有个遮挡。草莓也长两棵。犹记春寒料峭,我们蹲在地里摘草莓吃,娃说跟大棚采摘的味道不一样。车厘子、无花果小树苗网购,等它三年五载挂果,不急,娃和它们一起长。

这散乱的园子像我的育儿观。多多尝试,无限可能。人说大娃照书养,二娃照猪养。我在不惑之年得个宝贝,阅历让我带娃往一条接地气、顶阳光的路径努力靠近。

娃看其他孩子学平衡车,装备齐全,很酷。她要学,我也支持,只是学的地点很远,不想太奔波,便买个车给她,天天陪着她去广场练,她也骑得很溜。后来,骑小自行车更不在话下,辅助轮子卸掉,她一样能在广场上飞驰。5岁的小孩,不用辅助轮骑自行车,成了广场一景,走过路过的都要多看两眼。

娃也学游泳。成长路上,我不能时刻陪伴,有些自救技能还是要掌握的。游了七八节课,她竟然能潜水钻障碍框,一口气在水下钻二三十米远,吓得我急急在水面寻找她的身影。

学舞蹈、搭乐高、玩绘画……都是种子。泥土蕴藏无限希望,有了种子,更要引导孩子脚踏实地努力,由他律到自律,习惯养成。

像我打理园子一样,肥料撒一点,不多,多了,那些植物就忘记物竞天择的自身努力。相信种子自身的力量,相信雨露和阳光,相信植物旺盛的生命力。

打理园子的是园丁,养育孩子的父母,更像园丁。播种、耕耘、收获。你在孩子心里种下些什么,就会长成什么。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滋养孩子,改变孩子,影响其品性、视野和胸襟。

小小园子是孩子的植物课堂。种土豆最有趣。过年的气息还未散去时,我和孩子一起在小园里种土豆。无心之举。过年的时候,菜买多了,厨房菜篓里吃不着的土豆,在温室里发了芽,不能再吃了。扔了可惜,学着记忆里父母种土豆的样子,切成几块,我带孩子埋到楼下的小园里。不几日冒了芽,紫红的。再大一些,转绿展叶。长叶的时候,我带娃认叶;开花的时候,我带娃赏花。娃知道土豆是小名,大号马铃薯,长在土里,开白色、粉色、紫色多种颜色的花。从未闹过土豆结树上的笑话。

最开心的是前阵子挖土豆,我特意选了一个晴朗的周日,找好小工具,挖土的锹,盛土豆的小筐子,仪式感满满。此地沙土,挖起来并不费劲,浅浅的土层推开,土豆挨挨挤挤露出来。娃兴奋地大呼小叫,高高举起连茎带叶的“土豆妈妈”和“土豆宝宝”,喊路上经过的邻居看,还邀请小伙伴们来家炸薯条。

亲自种下土豆,赏叶观花,挖一篓土豆,全程参与,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幸福,分享的喜悦……这些是城市孩子缺乏的,必须的劳动课。

孩子的身体需要营养,心灵也需要营养。教育是什么?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长,抓住敏感期,生长健康,生长善良,生长阳光,生长快乐,生长优雅,生长高贵,生长思考力,生长创造力。这一切都如植物生长,急不得。这一切,必须有种子,不能纸上谈兵,不能隔屏欣赏,更不能打卡作秀,得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我很感谢这个园子,给我绿意盈盈、花红果甜的岁月,给我四季分明的春秋。我也感谢二宝,让我重做一回园丁,参与她成长的全过程。我希望她像植物一样,缓慢地、坚定地生长,不缺钙,有情趣,枝繁叶茂,灿若星辰。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