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绵阳师范学院 韩晓娟

《教育导报》
2022年第100期(总第3748期) 导报三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对党的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大丰富和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大亮点,也是个重大创新点。深度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来源以及现实意义并将其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显得愈加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因此,我们在思政课教学中,要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将中国式现代化讲深、讲透、讲活,在深度探讨中唤醒人们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认同,进而增强“四个自信”。

一、历史维度:“讲深”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学术界专家的观点大多认可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从“被动的现代化”到“主动的现代化”的探索阶段,到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正式确立的“小康社会”发展阶段和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

中国近代史充分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一代代有识之士对救亡图存方案的探索是从“工业化”开始的。这一阶段的现代化是迫于外部入侵而进行的现代化探索,具有强烈的被动性、依赖性与片面性。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进入了“主动的现代化”的探索阶段。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要“解决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问题。195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64年,周恩来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开始构思中国整个现代化的蓝图。他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把实现“小康社会”作为阶段性目标。此后,完整阐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描绘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步步登高、不断攀升的壮阔进程。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党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作了进一步规划,提出“新三步走”发展目标。这些战略安排,有力引领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通过历史脉络梳理,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不断摸索中,中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历史也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理论维度:“讲透”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为思想基础的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代化,因而是站在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是多元的,最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超越。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开拓,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科学回答了贫穷落后的国家怎么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重大命题,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可行性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动力、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中国古代丰富的社会理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益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排斥和鄙视那种损人利己、伤天害理、为富不仁、唯利是图的社会行为,推崇和赞美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人提出的理想社会。先辈们的理念尽管只是对社会图景的憧憬,但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重要启迪。

三、实践维度:“讲活”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十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以四川的现代化建设为例,从“三线建设”时期初步奠定发展家底,到改革开放实现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从借力西部大开发大踏步追赶全国发展脚步,到新时代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制定实施“十四五”规划作出四川现代化建设的谋划设计,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宏伟目标,体现了四川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来川视察,要求我们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发展,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指引和谋划推动四川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总之,中国式现代化并非是悬于纸上的空谈,更多是体现在中国各地的具体建设之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具体行为中,并在真正地影响中国的社会生活。

历史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人间正道”。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融入思政课中,把中国式现代化讲得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就能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以真理之“味”滋养灵魂、指引行动,为青少年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助力他们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本文系2019年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项目“地域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研究及案例整理”(19 JDSZK093)的阶段性成果。)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