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亚洲教育论坛家庭教育分论坛在蓉举行——

探索新时代家庭教育新智慧

■本报记者 张文博(照片由亚洲教育论坛主办方提供)

《教育导报》
2022年第102期(总第3750期) 导报一版

“今天的中国家庭教育,不再是严父慈母式的传统家教,或者照搬《爱弥尔》式的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方式所能胜任的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卢志文在2022亚洲教育论坛家庭教育分论坛上指出,温室长不出大树,囚笼哺育不了雄鹰,孩子的三观形成、耐挫抗压、还有终身学习习惯,必须经由家庭施加持续影响。

随着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促法》)的施行,家庭教育由传统模式转变为法治引领新模式,正式迈入“依法带娃”新时代,2022年也被称作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元年。然而,在信息飞速更迭的时代,在社会急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启迪家庭教育新智慧,如何实践家庭教育新探索,如何开启家庭教育新未来,如何构建公平优质、均衡发展、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本报记者 张文博

(照片由亚洲教育论坛主办方提供)

11月20日,2022亚洲教育论坛家庭教育分论坛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亚洲教育论坛举办19年以来,首次设立家庭教育分论坛。此次论坛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国内外家庭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实践工作者,聚焦“新时代家庭教育体系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的主题,基于教育与社会家庭的需求进行了交流研讨。

主旨演讲环节,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傅国亮以《家庭教育立法的主要意义与重点内容》为题,全面阐述了《家促法》的要义和内涵——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国事,更是国法

(主旨演讲环节,傅国亮阐述《家促法》的要义和内涵。)

从家事到国事,上升为国法

家庭教育立法的主要意义究竟是什么?傅国亮认为,家庭教育立法的主要意义不是家事上升为国事,而是上升为国法,开启了依法家教的新时代。

“家庭教育既是家事又是国事的理念,不是今天形成的。”傅国亮说,早在1996年,全国妇联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第一个《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五年计划》,研制五年规划成为国家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和重要方式。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10年间,要修订6部教育法律,研制颁布5部新的教育法律,家庭教育法名列其中。

2011年10月,《家促法》的颁布,正式启动了家庭教育国家立法的历史进程。11月12日,全国人大委员长栗战书在《家促法》实施座谈会上发表长篇讲话,动员和部署《家促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工作。随后,教育部于12月6日发通知,要求各地把宣传学习贯彻《家促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系统要积极参加。

2022年3月颁布的第六个全国家庭教育五年规划,责任部委由9家增加到11家,增加了最高人民检察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成为责任部委,更是彰显了家事纳入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

“家教有法成为今年首个家庭教育宣传周的主题词,口号就是‘送法进万家,家教伴成长。’”傅国亮指出,种种迹象表明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国事,更是国法。

家教立法要跳出公权与私权的纠结

“要尊重家庭教育的私人性和自主性的本质特点,国家不过度干预,这种司法理念蕴含着公权与私权的纠结。”傅国亮介绍说,在国外,家庭教育最初也曾被边缘化,其理念是公权不能干预私人领域。后经社会各界讨论认为,家庭属于私人领域,但同时也属于公共领域的概念。因为家庭状况的演变将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子女教育既关系到家庭和谐,又关系到未来的劳动者素质。因此,西方转而通过行政和立法来管理家庭教育。

日本2006年12月修订教育基本法,新增了家庭教育条目,指出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要尊重家庭教育的自主性,并采取必要措施,为监护人提供学习机会、信息与其他援助,从而在法律上规定了国家对家庭教育的责任。

1997年,教育部和全国妇联颁布了第一个《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其意义就是国家第一次迈出了公权干预和引导私人领域教育行为的重要一步。“当年我主持研制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讨论的焦点是强调教育促进人的发展,还是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为国教子。”傅国亮说,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学者主张回到教育功能,取代为国教子,最终颁布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坚持了为国教子的表述。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教育功能与社会功能的纠结,实际上是国家意志可不可以介入家庭教育的纠结。”傅国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把家庭家教家风定位在国家关系当中,就是确认家庭教育既是家事,又是国事;家庭教育为国教子、立德树人是国家意志。

两大任务:品德教育和立德树人

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有两个重点,一是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二是家庭教育的领导体制。其中,家庭教育的内容又分为两大任务——

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品德教育、做人教育。“为什么要突出品德教育和做人教育?”傅国亮说,儿童从父母和家庭学到三个人格要素:第一个是习惯,第二个是性格,第三个是情绪,这三个人格要素决定了孩子人生的基本走向。

家庭教育在做人教育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和特殊作用,因此,有学者称家庭教育为生活教育。“生活中的细节,恰恰是塑造孩子品德、个性、人格和价值取向的关键因素。”傅国亮举例,母亲带孩子在路上,因为路窄,与对方迎面,母亲主动让路,孩子学会了美德和谦让,终身受益。

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因何成为根本任务?什么是立德树人的评价标准?”傅国亮认为,“德”的内涵指三个层面,政治、思想和道德,每个层面都具有性质不同的教育主旨,傅国亮将其称之为政治之德、思想之德、道德之德。政治之德是指通过政治教育,形成一定的政治观念、政治信念和政治信仰,即理想信念教育。

教育部2017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的信心和信念。

“三个认同、两个理想是立德树人评价的定性标准,也是培养什么人的性质标准。”傅国亮说,当前立德树人的短板是政治之德薄弱,没有政治之德,则没有树人之义,重点在于立政治之德,也就是坚定理想信念。

未来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家促法》的另一个重点是家庭教育的领导体制,分别是国家指导、国家支持和国家政策。

国家指导有四个要点。一是法定了家庭教育的领导体制,明确了职责和任务,职责是各级人民政府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明确了协同工作相关机构;二是规定了家庭教育的顶层设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家庭教育工作专项规划;三是明确提出了家庭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家促法》规定,家庭教育应当符合五项科学要求,要鼓励开展家庭教育研究,加强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等等;四是国家对家庭教育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每年国际家庭日所在的周为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

国家支持有三个层次。一是中央、省、市、县四级人民政府支持:国务院制定颁布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省市两级政府编写或者采用家庭教育指导读本,市县两级政府建立家庭教育服务的专业队伍,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二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比如婚姻登记机构,市场监管机构等等,都要提供相关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三是明确了各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支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确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同时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对辖区内的社区、家长、学校要进行指导。

国家政策一是明确了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二是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品德教育、做人教育;三是明确了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家促法》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统筹管理指导各方家庭教育工作,首次将设置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统一化、法律化,这是政府主导的法制作为,预示了未来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