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式教学:从课堂到课前、课后的延展

■眉山市东坡区苏辙小学 蒲艳红 岳自奎

《教育导报》
2022年第113期(总第3761期) 导报三版

协作式教学是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共同探讨学习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协同必然改变“支配——从属”关系,从而构建新型的基于协作式教学的合作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评价这一关系时说,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是“与学生一道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教导——接受”,而是协作、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要实现自我释困,也要指导学生如何自我调节、控制,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

这一角色的转变就是协作式教学的基础。师生的教学观、学习观通过角色转变,实现了“支配——从属”关系的变革,然后改变教学的形态。协作式教学不只是发生在课堂上,还延展到课前的学情研究、课后的自我建构。

一、备课备学情,让教学目标与学习目的良好对接

有效备课,课前需要准确了解学情,即学生所处认知阶段以及思维水平发展情况。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所教内容的认知参与,学生也要对学习内容的诉求(学习目标)主动与教师分享。这样,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充分对接,教”和“学”课前“互见”,为有效协作学习提供了保障。

教师要做好课前测量,明确学生已知和能力状况,从而鉴别学生的优势和差距。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在协商制定和对接中,要克服教师自我确定教学目标(含测评结果、达成标准)的情况。学生没有课前了解教学目标,就会导致“协作”成为“配合”,回到教师的“失控主导”,削弱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有效预习是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的表现形式之一。学生根据协作式学习的常态要求(不含教师因教学内容或阶段特殊性作出调整)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效果要与教师教学目标、课前测量适应,还要与自己的学习目标相结合,从而实现协作式学习下的有效预习,为上课做好准备。

二、有效反馈激发有效回应,实现真实的教学

教师要把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理解”置于教学中心地位,充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有效反馈得到有效回应,实现有效的课堂生成。

关注学情是关键。做好从课堂观察到关注学情,需要一定的策略。

首先,营造协作式教学的课堂氛围。

沉闷的课堂氛围往往是因为协作式教学没有发生而导致的。师生间缺乏高度信任,造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没有交融。课堂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师生之间充满关爱、尊重和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当教师意识到面对的教学活动,不是自己一个人控制内容和节奏、得出结论,而是与学生就双方达成的主题进行研究的时候,会发现这是一件充满挑战而有趣、有价值的活动。于是,教师会更注意把握好“导”的度,更多地倾听、参与,展望接下来的学习甚至超越预期成果。同样,当学生真正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的“主权感”得以保证,自己的角色和参与会得到教师尊重和平等对待时,良好的课堂氛围就营造起来了。

其次,向学生提供即时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否在以正确方式参与学习活动。

只有在真诚、主动、积极的反馈下,才能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实现正向和有价值的引领。学生在教师的反馈中产生积极回应,客观反映当时的水平和前进方向。反馈,更多时候体现为师生对话中的评价。教师只有应对挑战或不平衡状态出现时,学生的思维才有所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争论、冲突的课堂不是协作式课堂的追求。

如教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一课。教师抛出一个让学生始料不及的问题:这个故事前5个自然段根本就没有讲狐假虎威,到底在讲什么?这个问题引起学生怀疑,促使学生认真地细读文本,深入思考。在师生协作下,学生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是先有“狐假天威”,再有“狐假虎威”,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第三,建立在反馈基础上的“开放”模式。

课堂的“开放”不只是调动师生反馈活动,而是还原师生共同探讨真理的“现场”。既然协作式教学强调教与学活动的真实性,就要克服研究成果的“剧透”,即结论早已提前设置。

以教学课件为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教学,但应该回到手段的角色,而不是让师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避免流程化,不要让课件使用回到照本宣科的老路。网络的海量资源既让教师获取资料非常方便,却也束缚了教师对课程的开发。不论课件设计得多有逻辑,如果结论前置、预设,长此以往,学生会和教师一样产生依赖、懈怠的心理。因此,师生在反馈、回应中努力实现课堂思考成果的“现场版”。思考成果就是现场成果,是在师生试错、容错、纠错过程中一步一步探讨出来的。

三、课后巩固反思,不断完善自我建构

师生、生生间的智慧碰撞,有助于师生的自我建构。教师一方面帮助学生通过反思进行知识建构,发展思维能力,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高学情分析能力、课堂反馈能力。教师课后反思既要对己,也要示人(学生)。学生也是如此,才能不断促进自我建构。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学生思维发展的进度如何,可以通过课后检测来评估,也可以通过当堂检测来完成。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导学案进行当堂检测,作为课后反思的重要依据。学生也可以通过导学案等当堂检测单,或者课后学习成效监测,再结合学习目标进行反思,形成较为客观、及时的反思材料。师生课后的反思互动使协作式学习更为完整。

四、形成协作式教学,在自我建构中实现师生共成长

协作式教学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是直接的,对师生实现教与学的自我建构的影响是持续的。自我建构的不断完善,又将提升协作式教学的效果,从而对教学质量产生积极推进作用。

因此,师生基于协作式教学的自我建构是长期的,是通过一堂堂扎实的课堂教学、一个个教学阶段叠加而成。这样的建构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中有积极的意义。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