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与中职数学课的有机融合

■成都市新津区职业高级中学 邹路 干欣莹 罗晓英

《教育导报》
2023年第2期(总第3767期) 导报三版

为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是当前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这迫切要求教师将课程思政元素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作为中职数学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现状中跳出来,设计具有体验感的活动,教会学生用数学眼光、思维在学习中获得民族自豪感、爱国精神、职业素养、良好个人品质等,从而获得适应终身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中职数学课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及对一线教师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中职数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学生数学底子薄、持续学习毅力不够、上课注意力分散、学习没有兴趣和原动力、自信心不足等,教师只能用严格的纪律来完成教学任务 .。如何在这样的现状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规范学生数学学习的习惯呢?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尝试将思政元素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经实验已初见成效。

二、课程思政与中职数学课有效融合的实施策略

(一)培养习惯,激发原动力——课前的思政教育

        1 .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任意角”一课教学为例——上课前,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本堂课需要的用具:书、草稿本、三色笔等,提醒学生按要求摆放,将其他与本堂课无关的书籍收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要求学生做事情有目标规划。通过此举,培养学生认真对待一件事情的态度,并由课堂拓宽到生活乃至未来发展,形成必备的良好品质。

2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任意角”是三角函数学习的基础。在课间,教师播放趣味横生的微课视频——奥运会体操表演,东方明珠、长江大桥等建筑,美术馆的三角艺术等等,使学生看到数学在生活、生产、科研中应用案例,让他们体会到每一条定理、公式无不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努力。这些生动视频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领会到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端正谦逊的学习态度,珍惜前人的劳动成果。

(二)入情入境,能力培养——课中的思政教育

中职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要在数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表现机会,训练学生敢讲、敢说、敢表达,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提炼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钻研进取的科学精神。

课中,播放由“程菲跳”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分享收获。有同学惊讶程菲是如何完成踺子后手翻180°和直体前空翻转体540°,此时,教师进行引导程菲正是用刻苦的训练和扎实的功底在国际体操史上创造了中国奇迹,并以其名字命名跳马动作“程菲跳”。这一新知的引入融入了思政教育,让学生感受程菲成就背后必定是刻苦的训练、顽强拼搏的精神,学习亦如此,同时渗透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接着,组织学生自己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其他同学进行回答,鼓励学生敢表达、勤参与,最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样,学生从数学课上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地是学会沟通、善表达的能力,通过日积月累的习惯培养,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更懂得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团队帮扶,共同成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思政教育

不仅在课堂上,课后也将思政元素融入数学学习中,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思政教育,落实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在课后的学习上,让学生成立数学互助组,倡导“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培养了集体意识;以活动的形式成立监督组,通过同伴互助、监督,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自我组织、管理、监督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分享经验、交流学习方法,将学习的舞台充分交给学生。

思政育人是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它的形式与内容还有待大家去积极探索。通过实践,我们设计出“体验感——课程思政元素”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中职数学课前、课中、课后,以团队活动的形式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民族自豪感、爱国精神、职业素养、良好个人品质,使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程,回应了新时代对中职教育的新要求。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