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上的 “小意外”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熊萍

《教育导报》
2023年第2期(总第3767期) 导报三版

在线课堂中,教师明显感觉得到孩子们内心的烦躁。一天,我在高二某班的心理课上出现了一个“小意外”。这节课的主题是“疫情下的亲子关系”。课堂采用钉钉会议模式,有个环节是请大家在九宫格里画出家庭中自己记忆最深刻的画面。10分钟过后,大家陆续画完了,我邀请画完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图,并描述画面中的故事。

一位很腼腆的男生说话了。他脸红红地、低着头看着画纸挨着讲述自己的故事。第一幅图:小时候,父母带自己去公园玩,第一次坐秋千,开心极了;第二幅图:在农村老房子后院和弟妹们捉迷藏,躲在稻草堆里,结果睡着了,让家里人找了一天;第三幅图:妈妈第一次教自己做蛋炒饭,结果自己盐放多了。大家听完又七嘴八舌说这事自己也干过。我问他看到这些画的时候是什么感受?他说,想起小时候的点点滴滴很开心,但是第四幅图里大人的表情让他不开心。原来,自己读小学、初中时,舅妈对自己非常好,可是自从中考失误来到了职高过后,舅妈对他的态度仿佛变了一个人,他感觉到舅妈对他有一种嫌弃和歧视。当他来到职高读书时,他发现读职高并不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这里同学和老师都很亲切,学习氛围也挺不错,他就是不明白舅妈为什么会这样对自己。说着说着,他开始嚎啕大哭。

见状,有的同学在嬉笑,在我的示意下,大家保持安静,并隔空送上纸巾,有同学在弹幕中打出爱心、拥抱、鲜花等表情。我给他发去拥抱与抚摸,说:“看起来你确实很难受!舅妈的这种转变让谁都会受不了,你一定很委屈!”我说:“哭吧,在这里可以哭的。”随后,我说:“请大家给予他尊重,他之所以能够在这里宣泄情绪,表明他非常信任熊老师和在场的同学们,他觉得这里是很安全的。请同学们也给予他一些尊重,我们可以把故事带走,请把别人的隐私留下!”

随后,我对同学们进行现场调查,询问道:“你们觉得读职高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吗?有同学点头说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我开始把自己的经历和大家分享:“2004年,我刚上班时也遭遇过类似的经历。当别人问我是哪个学校的老师,我回答是某职高的老师时,感觉到对方的表情和眼神会透露出一丝不屑。而他们听到某人是某重点中学老师的时候,他们的眼神里冒着光。那时,我告诉自己说一定要当一名好老师,不要让别人看不起。在我后来18年的教学生涯中,努力学习、认真工作,最终在自己心理学专业领域得到认可,去年,荣获‘成都好人’‘成都市优秀德育工作者’,今年,又荣获‘四川省最美教师’。我相信这是自己不放弃、坚持不懈的结果。”我刚说完,电脑里响起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请刚才哭泣的男生谈谈感受,说说自己的决定。他很坚定地说:“自己一定好好读书,考上好的大学,让他们不再瞧不起自己。”此时,电脑里再次掌声雷动。

此时此刻,我问:“大家有信心吗?”在我的引导和激励下,同学们非常兴奋,大声地回答道:“有信心!”大家激动地在弹幕中发出“加油”“雄起”“奥力给”等图片,彼此之间的鼓励充满整个直播间。我想,这就是生活给予他们最好的教育。

每个人都希望有阳光自信的生活,职高学生也是这样。但不少职高的学生来源于偏远农村,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会感到自卑,对前途彷徨迷茫,陷入内耗。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教师的表扬、同伴的认同对其自信心的影响很大。作为一名心理老师,要在教育生活中抓住这些关键时刻,首先,做好共情与陪伴,让学生能及时宣泄自我消极情绪;其次,引导学生让他们告别内心的负面概念,比如“我不好”“我不行”“我不配”,重新构建积极的思维模式,通过行为不断强化,树立积极正确的自尊标准;再次,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心理积极相容的环境,让不自信的学生体会到班集体的包容、温暖与安全感,更好地促使学生挖掘自我潜能,寻找与搭建在自我支持系统,推动自己奋勇前行。

真正的教育是触及灵魂的教育,老师要做好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以自己的全部智慧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如沐春风,让其生命、使命和价值统一,让学生们不断完善自我,绽放美丽。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