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泼打滚、无理取闹时,冷眼旁观,静待孩子哭完;孩子磨磨叽叽不愿上学,爸爸就“效仿”他的样子,更加拖延,成功治好孩子的“拖延症”;孩子沉迷游戏不想学习,家长制定每日“游戏 KPI”,每日三省复盘战绩,让孩子明白打游戏也不是件容易事……最近,不少年轻家长晒出自己“反向式育儿”出奇制胜的视频,重新定义“做爸妈”。
这种育儿方式被网友形容为“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无路可走”。不过,这种方法真的能“包治百病”吗?不恰当地使用又会带来哪些隐患?如何能真正取得正面效果?
■本报记者 马晓冰
反向式育儿:“倒”着教,也不错
“反向式育儿,‘反’体现在教育的路径和方式上。”成都开放大学家庭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管理师培训课程执行教师商雪梅指出,“从孩子的视角来看,这种教育方式是过去父母‘正向引导’的反向行之。在爸爸妈妈的将计就计中,孩子获得了自主选择的权利。”俗话说“经一事,长一智”,感受到寒冷,孩子才知道要添衣;体会到辛苦,孩子才知道珍惜;发现遇事哭闹没有用,才能学会用沟通解决问题。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孩子听话,而是帮助孩子成长。“反向式育儿”处理得当,能够培养出更有责任感的孩子。商雪梅表示,这一策略中的基本原理就是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要求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后果无论好坏,既然你要选,就要一力承担。而当出现孩子承担不了或不愿承担的后果时,就会促使他去反思自己的选择。
“爸爸妈妈难道还会害你吗?”“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高权威的姿态很难抵达平等的亲子对话。商雪梅说:“当家长的掌控欲与孩子的独立性相碰撞,矛盾与冲突必然从中产生。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还会表现为逆反行为。明明是好的初衷,却把孩子越推越远。”
用“反向式育儿”的策略,则规避了这样的曲折。当父母不再权威,不再用打压式、命令式的话语管教孩子,孩子在行动时就会更加地开放自主。
对自我的探索是伴随着每个人一生的命题,而对自己负责、具备更高独立性的孩子能更好地找到自我统一性。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想要成为谁?哪怕是成人也很难清晰地给出问题的答案,但更早、更常去思考它们一定会越来越接近心之所向。
“家长需要给孩子自然发展的机会,尊重他们处置自己的权利。”尚雪梅表示,家长都希望孩子向更好的方向成长,又不放心由他们自己去摸索,殊不知,引导孩子向光、向好的自然发展才是最优解。
教育无捷径,“偷懒”还需身懒心不懒
“反向育儿虽好用,但并非教育孩子的不二法则。”商红梅提醒家长,看似省心省力的好方法,也并非适用于所有孩子。所谓教无定法,盲目地效仿、跟风,会很容易走入误区。
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商雪梅指出,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通过吃亏来长记性,在丰富成长经历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才是关键。“让孩子独立承担后果,并不等于家长可以当‘甩手掌柜’。评估后果、控制风险,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其实更需要父母拿捏好分寸。”
有一些“痛感”,但没有危害性,是商雪梅认为合适的尺度。她举例,一个女孩希望夜晚外出玩耍,在明知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父母仍采取了不劝不阻的态度,对她说:“你去吧,但不管你遇到了什么事,都是你自己的事,跟我没有关系。”没想到,女孩真的遇到了危险,虽侥幸逃脱,但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而家长此时继续“反向育儿”:早就和你说过,你不听,你现在就是活该!……
“这样一来,孩子会失去安全感和对父母的信任感。”商雪梅就案例做出分析,“她在外面受了欺负,又在家里受到奚落,对孩子而言是双重打击。久而久之,亲子关系也会受到伤害。”长期处于这种情境中,孩子可能会形成“我只要一人做事一人担,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想法,对自己和他人来说都十分危险。
不进行“正面管教”,并不代表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放手,也不代表放弃保护,原则是尊重孩子、平等交流。“很多家长可能只看到了招式,却没有领会要义。好的育儿方法一定是形神兼具的。”商雪梅说。
“有的家长很喜欢用反向刺激的方式来试探孩子,但这种试探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利于身心健康和习惯、品质的培养。”商雪梅说,“父母应该引导孩子直接表达正当诉求,孩子才会在自我肯定中成长。”
不是一定要犯错才能找到正确,经历挫折才能明白道理。商雪梅表示,成就感是自信心建立的重要养分,但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感受到挫败,他的成长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缺少勇气,而常获得正向反馈的孩子往往能够在正确的经验上开拓更好的未来。
育儿招式千千万,爱子心法是唯一
“我们就是太强了,还是要经常撒撒娇。”演员霍思燕曾这样表述自己的育儿理念。怕妈妈着凉,儿子会专门帮妈妈买热咖啡;知道妈妈的脚受过伤,帮妈妈洗脚时,他会心疼地帮妈妈按摩;霍思燕假装胆小时,他会像男子汉一样去保护妈妈。
许多人都感慨,“撒娇的妈妈最好命”,其背后的原理是适当的示弱。“示弱不代表要退化成孩子的样子去和孩子嬉闹,而是要真正放下父母的权威与孩子交流内心的想法。”商雪梅说。希望获得孩子的理解,需要先一步与孩子共情,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对他的需要,孩子也能够在爱的付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感。
想用反向的方法达到正面的效果,除了可以适当示弱,商雪梅认为坦诚也不可缺少。“坦诚的交流能拉近彼此心的距离,在真诚表达自己感受的过程中,也能够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商雪梅以劝导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为例,给家长示范了非正面管教的有效表达。
“妈妈看你从8点钟一直打游戏打到10点钟,心里其实不是生气,而是非常焦虑、心慌,因为我知道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对你眼睛的危害,也明白合理安排时间对你的重要性。所以,妈妈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既能够满足你想打游戏的需求,同时又不对你造成伤害。坦白来说,妈妈此时此刻也不知道方法在哪里,所以我感到很无助。接下来,我们可不可以拿出几分钟的时间暂停一下游戏,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但是,如果你一定要打,我们也可以先等你把这一局打完再说。……”
在这样的表达中,孩子首先感受到的不是妈妈的管教,而是妈妈的关爱。同时,家长明确表达了希望孩子怎样做,也给予了彼此商量的空间。“并不是我说了这段话以后,孩子就能够立刻改正过来。单纯的纠正行为是治标不治本的,在慢慢来的过程中,家长才能了解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设身处地地为他提供帮助。”商雪梅认为,教育孩子不能依赖惯性,家长需要多视角地研判孩子当下的情感需求,考虑清楚问题的本质,耐心地去帮助孩子改变。
万法归宗,爱是本源。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应灵药,能在教育的长跑中一举成功。商雪梅建议,正反相间、严慈并济,把陪伴、尊重、支持、包容、赏识、关爱融入到所谓的育儿策略中,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