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不知书中意

■王南海

《教育导报》
2023年第4期(总第3769期) 导报四版

有人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经历人生,也是读不懂书的。不禁想起这样一句话:“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我第一次读作家余华写的《活着》,还只有十几岁。那时候,是读不懂书中深意的。只好奇于曲折的情节,看主人公富贵,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自小在地主家过着优越的生活,却戏剧般的经历着破产、丧父、拉壮丁、丧母、丧妻、丧子、丧孙,最后一个人孤独地活着,却依然在田间唱着嘹亮的歌。我当时像个猎奇的孩子,窥探着别人的一生,甚至只是当作一场戏来看罢了。读完,只记得了那个命运坎坷的人叫福贵,就把书束之高阁了。

40多岁时,整理书架,意外地发现了当年那本有些泛黄的书。这些年,我遇到了一些人,经历了一些事,阅历也更加丰富。这时,我再读《活着》,似乎那本书变厚了,变得深邃了,变得让我若有所思了。在福贵原本的苦日子里,有母亲和妻子带给他的甜,就像马东曾说:“心里有很多苦的人,一丝甜就能填满。”

在面对着人生无常时,福贵却坚强地活着,生命是稀缺的奢侈品,只有活着,才会有希望。亦如余华在序言中所写:“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难。我读着福贵大悲大喜的人生,读着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经历了那么多悲惨往事后,他却越发活得通透。上了年纪,腿脚也不利落的福贵在日暮西山时,赶着那头老牛回家,田野上还会飘起歌声!这是生命之歌啊。当我再次读起,竟然会被感动得流泪。我想起了村子里那么多同福贵一样,命运坎坷,却能一路穿过坎坷,与世界平静相对的人。他们不抱怨、不消极。因为他们懂得活着就有希望。

一直很喜欢迟子建老师的作品,当我第一次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时,首先会被作者描写的鄂温克族生活的环境所吸引。在寒冷的冬季,皑皑的白雪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靠驯鹿为生,晚上睡在可以望得见星星的地方。人们在那里享受着繁星、篝火、苔藓、鹿群、歌唱带来的幸福。

而当我有一天,真的走到了大兴安岭,走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深入地了解了鄂温克人,和一些老人至今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时,我更理解了迟子建笔下那个史诗般的画卷。在这里,动物和植物和谐相处,一切充满着灵性与可爱。即使面对死亡,也平静而无所畏惧。他们逐苔藓而居,活得自由洒脱。

此时,我才明白,读书是为了找回自己,找到那个干净、纯粹的自己。懂得如何顺其自然地生活,享受那片:眼前有月,月下有河,河边有鹿,鹿角有风,平和淡然的生活。即使悲凉,也要乐观以对的人生智慧。

很多书,年少时是读不懂其深意的。此去经年,再次打开书页,读到的,似乎更加厚重,更加滋味深长……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