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素养导向 办高质量小学

——记四川省教育学会小学教育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

■孔丹丹 本报记者 王浚录

《教育导报》
2023年第4期(总第3769期) 导报三版

学 

江承勇摄

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素养导向、促进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摆在小学教育人面前的重要课题。1月5日,在四川省教育学会小学教育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上,参会专家及校长代表围绕“素养导向的小学高质量办学”的年会主题进行了线上研讨,提出创新性主张,分享实践经验。

◆专家

新时代小学高质量办学的思考

在年会上半场,4位专家分别就“后疫情时代”“学校育人”“教师研修”和“学校管理”四个话题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围绕“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发展”主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院长陈锁明提出,后疫情时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家庭层面来思考。国家层面,教育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社会层面,要让孩子能够更好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建设社会、服务社会,创造美好生活;家庭层面,要让孩子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涵养家庭美德。同时,教育要遵循科学、遵循规律,要尊重天性、人性和个性。

如何实现学校高质量育人?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理事长刘可钦认为,首先要提高课程的育人价值,提高教师站位,拓宽育人视野,尊重儿童的学习规律,以结构化的内容设计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其次要认识到学习关系决定学习力,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以项目式学习连接各科老师和各年级学生;最后要创造学习机会激活更多可能,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教育供给,创造开放创新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助力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关系。

成都大学教授陈大伟在“提升教师素养的校本研修体系性思考”的主题报告中表示,校本研修是为了学校与教师、基于学校与教师、通过学校的条件支持的研究与培训,关注教师成长。提升教师素养的校本研修要从三方面着力:一是关注全人的教师发展,教师的劳动是全人的劳动,理想的教师发展应是全人的发展;二是做关注教师幸福的校本研修,让校本研修成为教师幸福的体验过程,引导教师过创造性的幸福生活;三是从文化建设、管理机制、平台建设、评价方式等方面系统建构校本研修体系。

四川大学教授罗哲就“新时代小学高质量办学的管理难题破解”作分享。他认为,学校治理的核心体现为多元主体、协同路径与共享成果。小学高质量办学的内核是治理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应坚持从管理走向治理,从治理走向治理的现代化。学校治理现代化要坚持“六化”逻辑:治理主体的多层化和多元化,治理结构的分权化和网络化,治理制度的理性化,治理方式的民主化与法治化,治理手段的文明化,治理技术的现代化。

◆学校

素养导向下高质量办学的实践

年会下半场,省内学校5位校长分别分享了各自学校高质量办学的实践与探索。

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围绕“名校高质量办学的历史底蕴与核心素养时代的挑战”的主题,分享了该校“内生外长”型管理模式,该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以事育人”“看见自己、看见他人”“战略思维、团队意识”的原则,具备三大特点:一是去行政化的化繁就简便于任务通达,提速提质;二是上下贯通的线性结构促进优于校内,达于校外;三是达成共识的一字建构推动团队共生,学校共长。此外,该校成立了四川首个“教师发展学校”,聚焦每位教师专业发展,关注每位教师全面成长。

乐山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内占地仅15亩,新时代背景下,怎样实现学校的高品质发展?该校校长罗羿从四个方面分享了学校高品质办学的思考与行动:一是以课程为载体,实现德智体美劳的校本表达;二是以师为本,造就一支师德高尚、师技优良的教师队伍;三是细化管理,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四是以常态常新的活动,让校园充满生机。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金堂分校校长刘蓓娟在分享中介绍,该校优化学校课程体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保障等方面系统建构了“小鬼当家”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从开设独立劳动课、渗透学科专业课、融入课外活动课等方面全面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促进学生形成劳动意识,树立劳动观念,提升劳动素养,以一育带动五育,落实五育并举,全面育人。

宜宾市江安县大妙镇中心小学校长陈开伍在“五育并举背景下,乡村小学提升教育质量的坚守与创新”的报告中提出构建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促进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其中,课程体系以“立德树人,心中有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与“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为目标,拥有文化、活动、实践、隐性四大课程清单与学校、年级、班级、学生四张课程表;评价体系以学生评价为基础,科学设计学生五育并举评价指标细则,综合运用学生评价结果,对教师、班级、年级、学科组等开展评价工作。

巴中市南江县下两镇小学位于巴中云顶山麓,近三年来,办学成绩硕果累累,原因何在?该校校长赵小强介绍,该校从做全课程、做精教学、做强师资、做优德育、做实活动、做细评价几个方面探索乡村小学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从重硬实力建设向重软实力建设、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从量的增加向质的提升、从外延虚化向内涵沉淀的四大转变,全面提升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年会最后,成都师范学院教授李小融、原成都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霖分别对各校长的报告进行了点评,两位专家充分肯定了一线学校对素养导向下高质量办学的实践,提出坚持核心素养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高质量的学校应对要素进行优化,并在要素和要素之间搭建起结构化的关联,进而形成富有特色的体系。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张伟对此次年会作学术总结,并提出了深化研究的主题,指明未来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