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总会有办法

■王蕾

《教育导报》
2023年第24期(总第3789期) 导报三版

近日,一篇《如何教孩子写作文》的文章吸引了我。文中指出“如有孩子不会写的字词,家长应马上告诉他或写给他看,不要机械地让他查字典,易中断思路,败坏写作的胃口。”

这与新课标强调的要培养孩子善于、勤于查阅工具书的要求大相径庭。带着困惑,求教于一位教学和育儿都颇有建树的特级教师,电话那头未有片刻思索,“为什么一定要马上写出或知道那个字词的写法?”

我心下恍然,一个字词不会写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写作,就像阅读时一两个字不会认也并不会影响我们阅读一样。不必为了枝末细节,妨碍了文思。

这位特级教师一直是我的精神偶像。她说,惩戒孩子一定要说清楚惩戒的问题并立下防止再犯的规矩;她说,当妈妈要学会温柔地强迫,十分生气时,说话也要留三分余地,点到即止,恰恰是给孩子留出自我觉醒的空间;她说,教育中多一点共情和体验,少一点功利和攀比,伙伴似的父母比只在一旁指手画脚的父母受欢迎得多……

无疑,在这些育儿经验中我获益良多,但也深知仅是摸着别人的石头过自己的河是行不通的。育儿路上,更需要有自己的发现和探索。

为了儿子能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我也曾绞尽脑汁。专用的书桌椅、坐姿器、头顶书……花样百出,却收效甚微。

经过观察,我发现,儿子坐不端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参照物。孩子年纪小,本就不擅长自我管控,想让孩子一直保持标准坐姿也绝非易事,如果没有参照物,即使有家长时时提醒,孩子也不清楚自己哪里不对。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我的办法是:标准立于前,在书桌正前方贴上一张正确的书写坐姿图;侧眼观自身,在书桌侧面贴一张镜子,这样孩子就能借助图和镜子明白自己的坐姿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并自行调整。

对自己犯的错,孩子仿佛只有鱼的记忆,屡教不改。早上才为挑食挨了饿,中午就又开始对着饭菜挑三拣四;周一才因迟到被罚了站,周二起床依然不慌不忙;催了多次,做作业还是慢慢悠悠……

由裁判员手中的红黄牌得到灵感,我也试着采取颜色示警进行判罚。儿子第一次犯此类错误时,给他一张绿色的便签,让他自己写好时间、地点、事由,贴在卧室的显眼处。再犯时,操作流程一样,不过便签变成黄色。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时,便签变成红色。一周集满红黄绿三张或绿黄五张就到了采取处罚措施的时候。新的一周,所有便签都会作废,为的是不翻旧账。

自从用了这个办法,万事不上心的儿子会每天去数自己已经贴了几张便签,因为什么原因,连之前热衷的“集卡”癖好也断了,说是怕便签受其牵连。我和他爸相视一笑,内心安慰,小小的便签让小“马大哈”有了警醒之心。

爱子是人之天性,但爱子除了有心,更要用心。沉住气,办法总比困难多。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