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教育导报》
2023年第25期(总第3790期) 导报二版

如何培养?褚良银建议:

一是在小中大学生培养方案中引入创新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方法学知识和创造性思维技巧与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创新和勇于创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把已掌握的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并发挥他们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将实践性创新活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方案,通过项目等多种途径开展创意作品和创新课题等实践性教育,包括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利用先进人工智能来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以及运用创新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是教育方式要切实从讲授型教学向实践型和参与型教学转变,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判断和创造的学习环境,达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创造能力的目的。

●全国人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尧德中

建议鼓励成立前沿交叉学科国家级学会

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的一条必然路径,用好学科交叉这个“催化剂”,凝聚更广泛的科研人员力量,有助于国家攻克更多“卡脖子”难题。伴随着科技进步,基础科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学科交叉融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尧德中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很多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如生物信息学、脑器交互/脑机接口、能源材料、类脑智能、碳排放等没有国家级的全国性学术组织,因此,缺乏对相关领域科研人员进行思想引领和学术引导。

对此,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鼓励成立前沿交叉学科国家级学会的办法,营造全国性的交叉创新环境,推动原始创新;为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有关办法还应鼓励学会吸纳国际会员,促进我国在前沿交叉学科领域更快形成主导国际性科技活动的能力。

(本报综合整理自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人民日报)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