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江阳区探索教育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改革与组团式建设——

打造优质均衡发展新样态

■本报记者 葛仁鑫 钟兴茂

《教育导报》
2023年第26期(总第3791期) 导报一版

日前,泸州市江阳区高新区小学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非洲鼓练习。(图片由江阳区教体局提供)

“当前学校的发展态势是前所未有的,老师和学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近日,在向记者谈起学校的发展历程时,泸州七中教育集团高新区中学校教师张启平十分感慨。

1996年便来到这所学校(原泰安学校)的她,经历了学校的几番变迁。“以前是学校留不住人,如今是家长和学生主动来,我们也更加有信心。”

学校的变化,与参加集团化办学密不可分,这也是泸州市江阳区近年来不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2022年4月,江阳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江阳区进一步探索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路径,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改革、组团式建设并举,让城乡老百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名校引领

推动集团学区“同舟共进”

2月底,泸州七中教育集团高新区中学的校园里一派生机。这里地处城郊,曾一度面临生源流失严重、教学质量下滑等问题,让学校陷入恶性循环。

2020年,高新区中学加入泸州七中教育集团,泸州七中副校长彭华到高新区中学任校长。到任后,彭华利用集团化办学平台,紧抓教师培养,迅速打开局面,“我们派老师到七中跟岗,七中也派老师过来示范引领,同时通过集团内部的大教研、青蓝工程等方式,帮助老师迅速成长。”

教师观念的转变、能力的提升,直接作用于学校的教学质量上,2020年至2022年,高新区中学连续3年在泸州市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被评为优秀学校,社会满意度迅速提升。

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与高新区中学一墙之隔的高新区小学。2020年,高新区小学与泸州师范附属小学校组建成泸师附小教育集团,泸师附小将优秀的管理团队、丰富的课程资源、科学的教研方式等直接输送到高新区小学,为其打开了新的办学格局。该校学生总人数也从3年前1300余人,迅速增长到现在的近2000人。

这两所学校的转变都直接受益于集团化办学。为充分发挥区域内品牌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江阳区目前已形成四大教育集团,包括泸州梓橦教育集团、泸师附小教育集团、泸州七中教育集团和泸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每个集团都拥有一个优质的教育品牌。

2022年3月,在前期集团化办学的基础上,江阳区实施学区化改革。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因此,江阳区并不是单纯以空间区域划片,而是将全区46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公(民)办学校划分为8个学区,每个学区由一所领航学校带动4至5所质量提升学校,体现出以城带乡的特点。

“我们对学区内各学校的带动,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泸州师范附属小学校长梁祖秀谈到,该校如今也是江阳区第六学区的领航学校,有了前期集团化办学的经验,泸师附小除了共享优质的管理、师资、课程、教研等资源,更注重为学区内各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像分水岭小学,我们结合其镇域特色提出了‘岭竹’文化,这样更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组团建设

激活学校布局“一池春水”

“3月8日上午,康城路幼儿园将借用小学部运动场举行文艺演出。”2月28日,一条借用场地的消息发至泸州高中附属学校小学部的行政微信群里,学校随即提前做好安排。泸州高中附属学校副校长付彬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形已成常态,“康城路幼儿园和我们学校同属康城路教育组团,很多资源都可以共享。”

为了提供“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的教育资源,江阳区结合区域内人口结构变化和城市发展战略,在相关区域内组团建设中学、小学和幼儿园。

例如,康城路教育组团的建成投用,为江阳区城西新建片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教育服务。其中,泸州高中附属学校初中部由江阳区和泸州高中联办,泸州高中直接派驻管理团队,而康城路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师队伍也从城区老牌优质园抽调而成,进一步满足了附近居民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目前,江阳区已建成6个教育组团,共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20所,在校(园)学生35500余名,覆盖居民小区近100个。

各阶段学校组团式建设和发展,在幼小、小初衔接上也逐渐显现出来。

泸州市梓橦路学校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阶段,形成丹青路教育组团,学校在管理上打破学部与学部之间的壁垒,实现幼小初一体化发展。“我们除了各学段内部的教研,还会定期举行跨学段的教研活动。”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曾彦鸿告诉记者,各学段老师互相交流学情,除了做好学段衔接工作外,也能让彼此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

康城路幼儿园副园长李润珠也谈到,通过组团内的联合教研,幼儿园的老师们能够更加优化保教工作,“例如,小学老师提到有新生存在数学理解跟不上的问题,我们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数学思维创设一些游戏,潜移默化中为孩子打下基础。”

师资流动

催生优质均衡“化学反应”

2021年,泸州师范附属小学音乐教师万霞来到高新区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轮岗。到学校后,万霞发现,不少老师觉得音乐是边缘学科,科任老师也很不自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万霞除了抓好音乐课堂和教研以外,还主动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帮忙安排音乐节目,丰富校园特色,“慢慢大家就发现原来音乐学科做起来后,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音乐老师们也找到了价值感。”

学校的发展提升,正是体现在这些细微的转变之中。

如今,江阳区的集团、学区和组团建设实现了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全覆盖,46所中小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交流壁垒被打破,“物理整合”带来的优质师资力量流通,是催生教育优质均衡“化学反应”的关键因素。

通过同步教研、支教走教、交流跟岗、师徒结对等多种方式,跨校际的教师交流带来了资源共享、加速助跑的效果,让学校师生直接受益。

“像我们有的成员学校,一个学科就只有一两位老师,在以前很难开展起科学高效的教研活动。”曾彦鸿说,集团内部各学校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后,有效解决了这个难题。

“大家聚起来,才更有底气。”高新区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杨珺回忆,学校刚加入集团不久时,一位年轻教师参加赛课,来自泸州七中的教研团队帮助该老师一起磨课,最终获得了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放在以前,大家想都不敢想。自那以后,老师们更有信心搞好教学了。”

据了解,仅2022年以来,江阳区就先后选派45名中级以上职称教师、优秀教师交流任职,推动校际合作交流100余次,培训5000余人次,逐步在组团、学区、集团内形成名校(园)长引领、优质师资齐聚的教学局面,不断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