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教师补上家庭教育指导力这一课——

增知 赋能 聚力,做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者

■成都高新区朝阳小学 刘菲 李佳楠

《教育导报》
2023年第30期(总第3795期) 导报二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以及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成为学校工作关注的焦点问题。

成都高新区通过问卷调查、经验梳理等系列研究,提出了面向新教师培训的增强家庭教育指导专业性的具体路径:让家长学起来、让学校走出去、让社会强联系,依托工作室和学校课程体系,增强共育知能,凝聚育人合力。

调查:从问题入手,找准家庭教育着力点

专业、优质的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场域,而教师是承担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基本力量。为提升新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成都高新区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面向一线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员发放问卷,共回收教师卷206份、家长卷2299份、社会卷310份,从教育意识、教育能力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调查显示,在教育意识上,95 .82%的家庭是父母负责孩子的生活与学习;99 .96%的家长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99 .65%的家长注重与老师的沟通。数据表明,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非常强烈,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力不从心,60 .29%的家长对目前自己的家庭教育现状满意度不高。

教师层面,99 .51%的教师认为家校共育很有必要;97 .54%的教师会主动与家长沟通孩子学习、品德、生活、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家校共育能更全面了解孩子,增进亲子、师生间的感情,形成家校共育合力。但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时,有近一半的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家长的具体需求。

而接受调查的社会人士中有69 .68%对相关政策具体内容知之甚少。

在教育能力上,家长家庭教育专业知识较少,在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87 .08%的家长不是特别了解孩子所处年龄阶段的特征。但家长学习的愿望比较强烈,有87 .21%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是需要学习提高的,有83 .78%的家长愿意接受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

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也存在诸多问题。数据显示,68 .93%的学校有督促鼓励教师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相关措施机制,62 .62%的学校有针对家校共育的评价机制。学校比较重视家校共育,但在家长、教师需要进行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背景下,学校并没有为此提供较为完备的保障机制。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42 .72%并未受过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培训,他们大部分的家庭教育知识来源于自身教育教学经历。

社会层面对教育关注的意识淡薄且能力不足,有43 .23%的社会人士从未接受过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和指导。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家长、学校、社会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各方对家庭教育相关政策关注不够,学习较少;家长虽重视家庭教育指导,但科学且有效的方法不多;学校和社会缺少对家庭教育的专业指导培训,家校社协同机制不健全。

行动:增强共育知能追求成长合力

家庭教育不是一项单纯的由家长或教师实施的教育,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专业引领,加强社会教育宣传,积极构建全面、科学、和谐的“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网,发挥教育合力。

多维发力,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力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要求“学校要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校与家长要建立双向互动,从封闭式指导逐步走向开放式交流,从单一式讲授走向多元式互动。

从新教师入职起,高新区便对新教师开展了针对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培训,各学校还以课程视角为新教师提供了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相关学习与活动,构建起家校社同心同向的课程体系。

以成都墨池书院小学为例,学校以家长实际问题与需求为导向,系统构建了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课程。针对不同年段的家庭教育指导需求,新教师成立了“幼小衔接”指导项目组、“青春期性教育”指导项目组;针对不同层次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新教师成立了“习惯养成”指导项目组、“学习进阶”指导项目组、“人际交往”指导项目组等;学校还聘请了专业家庭教育指导讲师、名优班主任等进校或在线进行团体或个别指导。

用好“教师学习共同体”也是提升新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力的有效路径。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是教研组、学年组、备课组等不同层次的正式组织,也可以是教师自发成立的非正式组织,如专业沙龙、教师工作室、教师论坛、教师微信群等。学习共同体能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促进教师之间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分享,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教师除了加强理论学习,更要把理论应用于实际,这就需要丰富的案例给予启发和引导。高新区面向新教师进行了案例征集,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案例交流展示,提升新教师育德能力。区内多个名师工作室联合社交媒体制作了育儿专题节目,针对家校共同关注的亲子教育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形成了多工作室、多学段、多学科、多维度的亲子教育线上网络课程。

凝聚合力,改善家庭教育质量

提升新教师家庭教育指导专业性还需多方发力,协作共进。

家庭重学习精进。家长要主动了解相关教育政策,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技巧,改善家庭教育质量,在实践中实施、反思、改进,促进教育方式真正转变。父母家庭教育专业知识的扩增应与孩子成长同步,构筑“学习型”“专业型”家庭。

学校重沟通指导。教师要主动参与学习培训,积累教育经验、案例,给予家长及时有效的指导。学校可以利用每周固定学习时间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区域要从政策、管理的角度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为学校、教师顺利开展各项家庭教育活动提供良好氛围,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增强引领力,扩大影响力。

社会重资源供给。社会支持可以使家庭教育向外延伸,社会要利用自身优势,或提供平台、或参与指导,发挥协同作用,提供学习机会和资源,让“协同育人”成为良好的社会文化。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