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以你爱的方式

——《瞬息全宇宙》中的家庭教育启示

本报记者 马晓冰

《教育导报》
2023年第30期(总第3795期) 导报一版

3月12日,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出炉,电影《瞬息全宇宙》包揽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等七项大奖。电影以“新瓶装旧酒”的方式,重新探讨了“母女关系”的议题。讲述了一位化身超级英雄的母亲穿梭在多重宇宙中,一路升级并最终拯救女儿的故事。

一个脑洞大开的虚构世界,辅以武侠电影的动作、万花筒般的镜头和诡异的幽默,展示的却是日常生活中的亲子相处状态:既相互折磨,又彼此需要。如何真正达成和解,并由此构建一段长期、良好的亲子关系?值得每一位父母去思考与改进。

走出“对抗式”关系困境

学会如何爱是关键

“母亲是避风港,也是倾盆大雨;母亲是护身符,也是诅咒;母亲倾其所有地爱我,也不遗余力地毁了我。”母亲与孩子有着最深的羁绊,却常常陷入这样的矛盾与纠葛中彼此伤害。

电影《瞬息全宇宙》中,伊芙琳与乔伊正是这样一对母女,她们之间似乎总是弥漫着火药味,一点即燃。“母女关系当中,平和而紧密的只是少数,孤立、冲突、相爱相杀的反是常态。”成都开放大学家庭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管理师培训课程执行教师商雪梅指出,电影中的母女关系十分典型,妈妈无法理解女儿的行为、轻视她的需求;女儿则拒绝沟通,不去体会母亲的处境。这是两端都得不到回应的爱,因为爱和关心都藏在了心里,没有机会被对方看见。

当乔伊想要跟妈妈沟通,伊芙琳却分身乏术没空理她。乔伊失望离开,伊芙琳这才放下手头的事追了出去,踌躇一会却只是严厉地对女儿说:“你必须要吃健康一些,你又胖了!”

“母亲的逻辑总是为孩子着想,以至于不自觉地越界管控。”商雪梅说,孩子在父母的恩泽中长大,却可能因为父母的高期待、强控制不断地否定自我,伴随着了愤怒、委屈、压抑和无奈,大战也一触即发。

转机发生在母女二人都化身为石头的那一重宇宙,她们感受到了彼此的存在,进行着无声的对话。“回归人类最原始的状态,母亲的本能是爱孩子,孩子的本能是忠于父母,她们血脉相连。”商雪梅认为,剧情的设计也在告诉我们母女和解的路径——抛开所有,暂停下来,平等对话,反思与回顾。

“宇宙为何混乱?妈的错。”“宇宙的混乱如何恢复?妈知错了。”看似戏谑的评论却揭示出真实可行的方法论。“自我反省是每个人必需的,而一个母亲的反思力也正是她教育孩子的能力。承认过去发生的一切,承担自己的那部分责任。”让孩子放下盔甲,首先妈妈要放下盔甲。商雪梅告诉家长,承认我错了,并向孩子道歉,有着能够拯救彼此宇宙的能量。

站在和解的起点上,一个智慧的母亲不会原地踏步,与孩子建立新的约定,改变曾经的相处模式,主动开启一种新的状态。只有这样,关系才能得到修复,爱才能在其中流动,生活萌发出更积极的意义。

放手和放弃

一字之差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对母女,她们有多重的角色,甚至有多元的冲突,但其实女儿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可以见她所见,感她所感的人。”成都市高新区中学德育教研员、成都高新区银都紫藤初中学校副校长戢雁说。

        “现在很多家长为孩子包办一切,尽可能地给他们清除路障,甚至帮他们抄近道去学习和成长。”戢雁举例,一个很优秀的女孩,从小到大念父母安排的学校,学父母选择的专业,人生的每一条路都是由父母决定。成年后的她只想逃离父母,无论去哪,无论做什么。一贯专制、权威、强势的母亲在听到答案后崩溃痛哭,她不知道为什么女儿会这样对待自己,明明她在女儿身上投注了所有心血。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借由英国心理学博士西尔维娅·克莱尔的话,戢雁指明了原因,越早学会有边界地放手,越早懂得平等地和孩子对话,孩子的成长就越稳健。

与此相反,也有家长采取“摆烂”的态度,用彻底的失望向孩子宣告决裂。伊芙琳就是那个被父亲放弃的女儿,年轻时,她不顾父亲的反对,与丈夫私奔到美国,父亲从此与她一刀两断。伊芙琳一直活在想向父亲证明自己的阴影里,即使人到中年,她的内心依旧渴望得到父亲的肯定。

要学会放手,但不能让孩子感觉到被放弃。如何界定二者的边界?商雪梅指出,“放手”是允许孩子做自己,允许他犯错,允许他自由探索,但同时家长要用一只眼睛瞟着孩子。余光里是信任、责任与关爱;“放弃”则是“破罐子破摔”,其背后还是一种企图控制孩子的心理。

做到正确、安全、恰如其分地放手,需要把握哪些原则?其一是“安全原则”,保证孩子的身体、心灵不受伤害;其二是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给予他不同程度的自由空间;其三,拿出勇气和担当,和孩子一起经历、解决遇到的挫折,并给予孩子及时有效的引导,共同解决问题。

父母的经验PK孩子的主见

该如何选择?

在影片《瞬息全宇宙》中,有一段对乔伊成为“魔头”乔布·士巴卡的过程描述:在头顶机器下,面部扭曲的她是一个被母亲看到天赋的孩子,但并不能依照自己的主见做事,在母亲日复一日的逼迫、控制中,乔布·士巴卡崩溃了,她的大脑分裂成很多个碎片,思维在每个宇宙间穿梭,跨越了每一种可能性,甚至可以在同一时间掌控无限的知识,拥有了操控着多重宇宙的能量,但她也因为见识了太多世界,丧失了道德感和对真理的信仰。

“精神暴走”后的女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为所欲为,而她最想做的事却是走向毁灭。这样的人物设置也展现出母亲和孩子意志的激烈碰撞,并暗示了两败俱伤的结局。

“人的本性需要正向的反馈,也追求良性的关系,只活在打压、苦闷和折磨中,人生的意义感必然会被消磨殆尽。”商雪梅指出,存在主义有三个很经典的论述:人终归是要死的,所以我们寻找生命的意义;人都是孤独的,所以,我们需要活在关系里;任何人都无法拯救自己,只能靠自我救赎。只有构建起值得存在的自我,人才有活着的理由。

无论是与丈夫,还是与父亲,母亲伊芙琳所身处的关系都很难称作良性,这种不稳定的情绪处境带给孩子的必然是拉扯与动荡。同时,乔伊的自我也得不到认可和理解,这体现在她的社会性别认知和母亲希望她是一个“正常”女生的冲突上,矛盾显得那么不可调和,但又很难说是谁的错。

“孩子用极度痛苦才唤起父母的觉醒,这样的代价是否有些太大?”商雪梅指出,“在时代变迁中,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包容与接纳,不要带着认知的偏见给所谓的‘正确’下定义,给两代人之间的差异更多空间和余地。”以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去学习,亲子关系应该是柔软的,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应该是多元的。

其实,父母认为正确的事与孩子想做的事之间也不是绝对的对立,给予对方一些“商量”的空间,亲子间也很容易“化敌为友”。戢雁指出,孩子不一定是幼稚的,大人也不一定更成熟,我们头脑里很多条条框框的规则也可以更灵活变通地遵守,在与孩子进行这些无伤大雅的协商时,家长也就找到了优化亲子关系的法门。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