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乡村小学的逆袭与突围

★绵阳市游仙区徐家伟清小学校长 刘先余

《教育导报》
2023年第32期(总第3797期) 导报二版

人们常常用“山窝窝里飞出了金凤凰”来比喻穷乡僻壤出了人才,我这里要讲的,就是一所乡村小学从山窝窝里腾飞的故事。

绵阳市游仙区徐家伟清小学距离主城区40余公里,这里山水环绕,鸟语花香,地理环境十分优美。但谁能想到,十几年前,学校面貌却十分堪忧,在片区5所学校中,我们学校长年垫底,被戏称为“徐老五”。如何让这所默默无闻的农村小学站起来、强起来,成为学校管理者苦苦思索的课题。

2007年,我到徐家小学(徐家伟清小学曾用名)担任校长,最先想到的也是通过抓教研、促教学、提成绩,然而当提高教学成绩的压力传到教师那里,他们却天天埋头苦干,带着学生搞“题海战术”,尽管力气花了不少,学生听不进去,每次成绩还是“幺尾巴”。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让学校严重受损,灾后重建时,学校得到了清华大学教育基金的援建,于2010年9月完成异地重建,学校更名为徐家镇伟清小学。

走在崭新的校园里,我常常想,还要穿新鞋走老路吗?老牛拉破车,“徐老五”的帽子是摘不掉的。痛定思痛后,学校一班人聚在一起集思广益,提出了艺体特色的办学思路,以激发师生活力。

当时学校有两位比较年轻的体育教师,我们就从体育抓起。他们开始尝试加强排球训练,在历经一年努力后,学校就在游仙区排球锦标赛中获得了冠军,之后两年又连续夺冠,学校被绵阳市教体局授予“绵阳市排球项目传统学校”。后来,我们又开发了“花式跳绳”特色项目,并获得了许多奖项。

艺体教育让师生的潜力得以激发,师生精气神得以提升,极大地刺激了文化学科教学成绩的突飞猛进,学校连续多年获得游仙区 B组学校综合质量评价特等奖,我们彻底甩掉了“徐老五”的帽子!

尝到艺体教育带来的甜头后,我们进一步思考,农村学校到底该如何“突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而不只是围着城市学校“瞎转”。

农村学校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当然离不开我们的乡土资源。例如与我们学校毗邻的竹林村,家家栽竹、人人用竹,竹子与本地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竹子的坚韧挺拔、节节向上,不正是我们对农村孩子的期望吗?是否可以将竹子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呢?

2011年春天,全校师生一起动手挖竹、种竹。如今,学校被20多个品种的竹子环抱,不仅环境变得更加清幽,我们还以竹为原型挖掘教育元素,组建了栽竹、写竹、画竹等10余个竹文化艺术社团,竹文化课题组开设了校本课程。

除了竹文化以外,我们还以花式跳绳为原型,先后开发了高跷、唢呐、舞狮、腰鼓等8个民俗文化艺术社团。从2019年起,学校先后流转土地12亩,陆续组建起农耕文化艺术社团,分板块打造师生劳动美育教育实践阵地。

2018年9月,徐家伟清小学加入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在联系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学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优化、办学内涵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成都、绵阳等城市学校的孩子也纷纷到徐家伟清小学,体验竹文化、农耕文化等综合实践活动,徐家伟清小学成为一所让城里孩子也羡慕的乡村学校。

在联盟的帮助下,徐家伟清小学,不仅完成了逆袭,还在不断“突围”,相信这只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还将继续绽放更大的魅力。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