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师生 体验教育最美好的样子

★乐山市五通桥区牛华镇二码头小学副校长 李君妹

《教育导报》
2023年第32期(总第3797期) 导报三版

在二码头小学,留守儿童、单亲子女一度达到50%以上,有的家长教育观念滞后,缺乏教育方法,有的班主任工作无力,有的教师职业倦怠,诸多问题影响着学校发展。怎么解决这些卡脖子的问题?

2012年,校长王涛提出:“要把心理健康工作搞起来。”我开始在自己的班级和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我参加了“四川省中小学薄弱学科(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回校后,我激动地向王校长汇报收获与思考,王校长果断地说:“建室,开课。”“建室”就是建心理咨询室。

综合楼顶有一块20平米的空地。一个周末的时间,设计温馨的“君妹心语小屋”成型了。这间小屋,标志着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正式落地,它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作用。但是,一个李君妹、一间小屋的力量有限,而且,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并不只是做个体心理辅导。

2018年,学校加入了“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省社科院教授张祥荣带来了“绿橄榄”心理健康项目,借此力量,我们培养了20多位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创设了“绿橄榄”校本心理课程,实现了心理健康课程全校覆盖。

“绿橄榄”课程让老师发现自己的课堂有问题,自己是“我说了算”的权威。繁忙的期末复习,过去,师生沉浸于题海战术无法自拔,而现在,老师坚持给孩子们上“绿橄榄”心理课,在活动中为他们减压,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师资是心理工作开展的关键,“绿橄榄”课程非常适合心理健康教育零起步的老师。记得第一轮的培训,老师们浸润在活动中,从被动到主动,收获了很多。赖华英老师说:“这是我27年教学生涯中参加的最有趣、最别开生面的培训。”马斌老师说:“原以为是晦涩难懂的理论培训,谁知却是一个又一个的游戏,这些活动让我回到了童年时代。”

两年三轮的培训,老师们掌握了“绿橄榄”心理课程的要领。

有一次,王晓芳老师准备上数学课,发现有的孩子无精打彩。她灵机一动说:“这节课,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孩子们一听来劲了。5分钟的抓手指游戏,孩子们注意力高度集中,那堂数学课效果出奇地好。学生收获了快乐,老师收获了幸福,有老师在绿橄榄课后写道:“在这儿,每个生命得到尊重,每个个体被激活。”

2021年,学校的心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严格执行“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每期不低于9节”的要求,兼职教师由之前的20余名增加为30余名,1名专职教师,专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三类心理课程,让每个班平均每周都有1节心理健康课。这标志着二码头小学的心理健康工作向着全科全员心理育人的方向发展。

出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杠杆撬动了学校全面发展,“绿橄榄”课程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突破教育的瓶颈问题,找到了学校本土化发展模式,师生和谐发展,校园生机勃勃。

每当我走在操场上,看着美丽的校园,心中常常情不自禁地涌上这几句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我们全体二码头人,愿意做照亮万物的太阳,点亮每一颗心灵。我想这就是教育最美好的样子。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