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营造好“第一所学校”

■刘介均

《教育导报》
2023年第33期(总第3798期) 导报二版

在英国的一个书香门第——爱德华家庭。老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他的子孙有大学校长、教授、文学家、医生等等,其中还有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同样在英国,另一个珠克家族,老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其子孙后代中有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汉,多人酗酒,整个家族没有一个人有出息。

两个家族的子孙有如此大的差距,根本原因在于两个家族的家风有差别,两个家族的是非观念、善恶标准、为人原则,对他们的后代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人民日报》曾把家长分为五个层次:一是舍得给孩子花钱,二是舍得为孩子花时间,三是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四是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五是尽自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父母要清楚,我们是什么样,远比为孩子做了什么更重要。

做孩子的正面榜样

父母要做孩子言行的榜样。春日暖阳,花红柳绿,一群小伙伴在广场一起玩耍。一个男孩的玩具被小伙伴不小心弄坏了,男孩对着小伙伴大声骂着脏话。男孩的父亲走过去对男孩一推搡,本意是教育男孩不要说脏话,可他却没意识到,自己出口也是脏话连篇,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男孩父亲的言行,恰好印证了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标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父母的言行教育体现在生活的每一瞬间,父母不仅仅要注重谈话、教导时以身作则,更要注重平常的言行,潜移默化地用自己的良好言行熏陶孩子。

父母要做孩子品德的榜样。小胜靠智、大胜凭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提是修身。为人父母要行得端、坐得正,有爱心、有担当,用良好的品格影响孩子。

父母要做孩子守信的榜样。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周末,一家三口正在将行李装车,准备出去旅游。孩子爷爷打来电话:“你们是否要回家吃饭?”母亲抢过电话:“我们特别忙,你儿子要加班,我要出差,回不了,你们二老保重身体。”孩子噘嘴道:“妈妈是个骗子。”

父母还要做孩子情绪的榜样。智慧的父母,一定是善于调节自己情绪的,当遇到问题时要学会识别情绪、链接事件、澄清目的、寻求替换,不用情绪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达到目的。

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

家和万事兴。和谐的家庭关系是一个人品格健全、事业成功的基础,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和谐是给孩子最好的安神剂。家庭生活不幸福的孩子往往没有自信,且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或者不正确的事情。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有不知道怎样给孩子健康成长环境的父母。

和谐的家庭关系要有愉悦的就餐环境和规律的作息做支持。教育家斯宾塞说:一家人吃饭时是争论还是谈话,是称赞还是训斥,是一个很好的测量计,它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在疏远分离还是在越来越亲近。父母以身示范规律作息,也是促进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必备条件,也可让孩子在张弛有度的生活中健康成长。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里要有学习氛围。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学习,尤其是在青少年儿童时期,可有的父母以为送孩子去最好的学校,找最好的老师,就是为孩子创造了好的学习环境。日本教育家井深大指出:让孩子进“一流”的学校固然重要,但让孩子在“一流”的家庭接受熏陶更重要。

在孩子学习时间里,父母应注意家里的声音,关掉电视、父母不玩手机、不大声讲话、做家务也尽量不要弄出太大的声响;要有适量的灯光,不太强也不太弱,孩子能有单独的护眼台灯为宜;家庭成员要安静下来,可以做家务、可以陪在孩子身边阅读、可以做自己的工作等。

家里还要保持干净整洁温馨。干净整洁温馨的家可以让孩子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个人物品随手乱扔,共用物品无序摆放,在行为上会导致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在意识上会影响孩子的心灵,孩子缺乏专心学习的心情,难以养成专注的习惯。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