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成见蒙蔽双眼

■郑雪芹

《教育导报》
2017年第17期(总第3034期) 导报三版

在教学过程中,每名老师都想看清学生真实的学情,从而在课堂上有的放矢。然而,带着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进入课堂,有时会扼杀学生的点滴进步。因为孩子是鲜活的个体,他们处于不停地变化之中。

一次去乡下“送教”,带班老师特别热情,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有优生名单,还特别标注了哪些学生爱发言,哪些学生比较胆小,让我对着名单提问。我不好拒绝,拿过纸条,微笑着点了点头。

一开课,一首熟悉的儿歌瞬间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沉浸在课堂热烈气氛里的我压根儿忘记了纸条这事。整节课,很多孩子争先恐后地举手,表现特别棒。教学小结中,当我问道:“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正比例。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刚才我们唱的儿歌《数青蛙》中有哪些量是成正比例的量?”全班几乎齐刷刷地举起了手,唯有一个女孩子怯怯地望着我,一副想举又不敢举的样子。

我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细节,走到她面前,亲切地摸摸她的头,笑着对她说:“来,你来说说。”她慢慢地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没事,别急,随便说。”我用鼓励的眼神盯着她。她涨红了脸,还是说不上来。“谁来帮帮她?”“我来!”立马有学生大声回答:“青蛙眼睛的只数和青蛙的只数是成正比例的量,因为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青蛙眼睛的只数随青蛙只数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商一定,始终是2。”

“说得很好。”我转过身对那个女孩说:“听明白了吗?”她红着脸点了点头。“那你说一遍。”“青蛙眼睛——和青蛙——成正比例。”她结结巴巴地说。“她说得准确吗?”我追问……就这样,一步步地,不仅让这个女孩,也让全班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了正比例。但我并没有就此罢休,继续问道:“还有哪两个量是成正比例的?”女孩望着课件上的表格,慢慢地、一字一顿地说:“青蛙腿的条数和青蛙的只数是成正比例的量,因为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腿的条数随青蛙只数的变化而变化,商一直是4。”其他学生不由自主地为她送上了掌声。

课后,带班老师热情地对我说:“那个女孩是我们班成绩最差的学生,平时根本不听讲,更不用说回答问题。您一点她我都急死了,生怕她耽误您的教学进度。”

或许,很多老师都会有这种看法,公开课上会特意避开或草草带过这一细节,而我却认为这样的“弯路”走得值。也许正是这种没有“印象”定势的师生关系,才是最真实的课堂,才有最真实的学生。看似耽误时间的“弯路”,或许会让这些孩子找到一些自信。

作为教师,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做一个发现型的导师。不要过早地给学生戴上这样或那样的“帽子”,不要让成见蒙蔽了双眼。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恢复自信,使他们在自己最感兴趣和能力最强的领域里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或许,我们的教育会是另一种风景。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