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不该被定义

■本报记者 马晓冰

《教育导报》
2023年第46期(总第3811期) 导报三版

各种各样的“兴趣圈”逐渐变成了“妈妈圈”;那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繁琐的生活而一拖再拖;只接受短程出差因为担心孩子需要照顾;看到想买的东西会犹豫再三,省下来的钱可以更好地养育孩子。……

“很多女性在成为母亲之后就会把母职和自由两个词语天然地割裂开来,做一个工作上靠谱的合作伙伴,同时是一个不够全心全意的‘坏’妈妈;或是成为一个称职的妈妈,然后放弃许多让自己更加优秀的可能性。”播客节目《文化有限》的主播超哥曾在一期节目中这样概括许多母亲面临的痛苦。如何走出这种“非此即彼”的困境,给予“妈妈”这个身份更多的可能性?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也想和大家一起探讨。

看见:孩子眼中“令我佩服的妈妈”

“我妈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的人。”提起自己的“硕士”妈妈,万昕乔很是自豪,妈妈最近痴迷于研究《易经》,他连连感叹:“我现在已经赶不上妈妈的境界了。”

硕士学历不是万昕乔佩服妈妈的原因,打动他的是妈妈学习的过程。“她当时因为怀了我,所以放弃了去读书的机会。但她一直没有放弃深造,在我上小学以后有了空,便从头学起,又自己考上了翻译专业的硕士。”因为看到妈妈特别努力学习的样子,万昕乔也深受感染,学习也特别认真、刻苦,如今也在自己的领域里保持着出色的学习能力。

“她做事特别有主见,而且特别有韧性。”谈到妈妈身上的闪光点,莫季妍不假思索地说。在她眼里,妈妈有时会“突然”做决定,一个灵光乍现就会马上去实践,尤其是在莫季妍长大成人后,这种情况越来越多。不过,妈妈看似“上头”的行动,却从没有三分钟热度后“下头”,而是长久地坚持了下去。

“有一天,我妈碰巧看到附近的瑜伽课在搞活动,就说想去试试。第二天就拉着自己的几个姐妹一起去报了名。没过多久,妈妈的几个姐妹陆续退出了‘瑜伽团队’,没想到妈妈一个人也坚持了下来。”莫季妍说,“因为坚持练瑜伽,妈妈的身体越来越好,体态轻盈了起来,人也看着越来越年轻了,她的几个好姐妹又因此受到鼓舞,继续去练瑜伽了。”

看似格外开放甚至有些跳脱的妈妈,却也有对孩子“控制欲”极强的阶段。在莫季妍的记忆中,她小时候最爱和妈妈说的话就是,“你看 XX的妈妈多好,多么开明!”在压制与反抗中,母女关系一度处于僵局。“好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争吵,我和她都有了成长。”莫季妍说,“我渐渐学会了如何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妈妈也慢慢明白需要给我一些个人空间,在彼此的理解和包容中,我俩的感情越发像姐妹了。”

她从不是一个以“好妈妈”的标准要求自己的母亲,她在女儿心中是一个“任性”的同伴,甚至不能算作好友。陈思雨对妈妈的评价是:特八卦、记性还好,至今都还能记住她幼儿园小伙伴的名字;凡事讲究公平,从来不会随便给孩子特权,也不会允许孩子平白无故受委屈;没有架子,在树立权威母亲的形象上屡败屡战,这反倒让陈思雨觉得妈妈有些可爱。

“理想中的妈妈是温柔、体贴,有时候可以溺爱我一点的妈妈,但她并不是。我妈从不会‘让’着我,她更像一个比我大的室友,会管教我。所以小时候我真的很想要一个温温柔柔、通情达理的妈妈。”随着年龄的增长,陈思雨也表示,“回望妈妈身上的那股‘孩子气’,觉得特别宝贵,对于一个成人而言,可以一直保有一分真挚和任性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她很开心妈妈能够拥有这些特质。”

“我期待她作为一个母亲能够更大胆、更自信一些,我也会支持她的选择,包容她的缺点,像她对待我一样,扮演一个值得信赖的小伙伴。”陈思雨说。

对话:想成为怎样的妈妈

早上6:00起床,给一家人准备早餐,然后叫醒孩子,陪他读规定每天必读的绘本和读物。趁孩子自己玩玩具的时候为他准备午餐,一边做饭一边听着客厅的声响,如果孩子有一阵不发出声音,就需要赶快去看看他在干什么。等到孩子午休,自己再吃饭,涮洗锅碗。下午再重复早上的内容,直到把孩子哄睡,再去收拾好他玩耍后的“战场”,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这时已是深夜。

这是一位保姆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的日常,她表示自己想要辞职,因为感觉到很大的内耗,这份工作重复、琐碎,而且除了包吃住外,拿到的薪水并不算高。而网友们纷纷评论:除去薪水,这不正是许多“全职妈妈”的日常吗?

其实,当这份“工作”交给妈妈时,她们会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会更加任劳任怨、无微不至,因为母爱本就不需要任何人来“买单”。只是,当这份爱和付出变成理所应当时,便会变成枷锁反向禁锢住妈妈们。

“繁忙”“操心”“量入为出”是孙楚对自己20多年来“作为妈妈”的概括。“刚进入‘妈妈’这个角色时,我也经历了一段过渡的时期。”她坦言道,“我在少女时代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想到什么就去做,虽然这点到现在也还保持,但随着孩子的到来,我会更多地去做一些长期规划,尽可能地去规避孩子成长中的不确定性、不安全性。”

时间上如此,经济上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再分配。李文慧表示,自己的孩子出生时,家庭条件并不富裕,除了要一边照顾孩子一边上班外,还需要好好计划开支,生活的开销逐渐偏向孩子。“我们给不了她最多的,但一定会给她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李文慧说,“一开始谁也不知道怎样当好妈妈,哪怕是提前去学习、做功课,当那一刻真正来临,还是会有些无措。”

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她们的智慧、经验和方法都是在一次次的“实战”中积累起来的,在她们的回忆里也不乏情绪失控的瞬间,也会忍不住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冷静、睿智、豁达的妈妈,能时刻给孩子作表率。”孙楚觉得在和孩子沟通时,自己还是太急躁了,一着急,“朋友”便会做不好,她理想中的自己要变得更加冷静、可信赖。“作为妈妈,我其实也很需要孩子的信赖。有时候自己的能力达不到,就尽量为他提供更好的资源,搭建更好的平台,这也是我努力工作、敦促自己继续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孙楚说。

“双赢”之路:“好妈妈”不是唯一标签

所谓“双赢”,呈现出的是一种不割裂的状态,一个称得上“双赢”的妈妈,能够享受于妈妈的身份和自我的社会身份,没有顾此失彼或相互剥夺的感觉。

这样的状态是每个妈妈都希望实现的。如何走上一条“双赢”之路,成都开放大学家庭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管理师培训课程执行教师商雪梅结合自己作为妈妈的经验,从专业的视角给出了她的建议。

“妈妈的身份是神圣的,它不是一次突然的造访,是对生命特别的期待。”商雪梅指出,早在成为妈妈之前,“准妈妈”就已经在为即将到来的小生命做准备了。孩子从不是妈妈的累赘与拖累,不管是认知、身体、环境还是物质储备,任何妈妈都会希望做到尽善尽美。

全然的准备并不等于万无一失的现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情况,令妈妈猝不及防。孩子会涉险、会受伤,没有一个妈妈能逃过诸如此类的担心。“而承受住压力和痛苦以后,我们才会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为母则刚’,内在的潜能将在那一刻被无限激发。它伴随着痛苦,但也是一种历练。”商雪梅说。

为子女操心是妈妈的常态,但商雪梅也提醒妈妈们,在亲子关系中,不能给自己设下“索取者”与“牺牲者”的身份圈套。处于“索取者”的位置,会将养育变得功利,似乎孩子的生命必须要为父母的人生添光加彩才算成功;而处在“牺牲者”角色中时,会不理智地、单方面地倾注情感、时间或金钱给孩子,并理所当然地觉得“牺牲”一定会换来回报。在这样的关系中,孩子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而妈妈自己也会陷入负价值感的泥沼。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妈妈也要学着逐渐退出孩子的人生,回归自己的轨道。”商雪梅指出,作为妈妈并不需要为孩子负无限的责任,智慧的妈妈有选择地实现好妈妈的功能,比如做孩子“负面情绪的稳定器”“信息接收的过滤器”以及“探索冒险时的安全网”。

“如此,妈妈给到孩子的才不仅仅是衣食住行、事无巨细的照料,而是对孩子人格的养护、心灵的支撑。不是无所不能,而是相伴相长。”商雪梅说,“在这样的定位之下,我们也会欣喜地发现,自然的、立体的、真实的自己,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妈妈的样子,也是我们自己最舒服的形态。”

把摆在妈妈面前的“单项选择题”变成“不定项选择”,需要更好的社会支持来助力,其中很大一部分源于孩子的爸爸。“孩子成长的风水是妈妈的情绪加上爸爸的格局。”商雪梅指出,一个家庭里的分工不是要男女均同,而是要父母双方“打配合”,妈妈的情绪既来自于她对自我的关照,也来自于爸爸的爱、整个家庭的氛围。拥有很多爱的妈妈,才能更好地爱自己、爱家人。

我们希望妈妈们不要给自己贴标签、划定位,找到属于自己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要积极地鼓励、帮助她们抛开刻板印象,将心中的火苗付诸行动,“无视任何约定俗成的界限,永远走她们选择的人生路”。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