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心理与家庭教育公益论坛举行——

做智慧父母,培育家庭幸福力

本报记者 张文博

《教育导报》
2023年第46期(总第3811期) 导报一版

幸福是一个家的重要滋养,培育家庭幸福力,也是培育孩子对幸福的胜任力,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4月21日,由四川省优质教育促进会主办的第四届心理与家庭教育公益论坛在成都树德中学举行。

此次论坛以“做智慧父母,培育家庭幸福力”为主题,邀请到专家、校长、心理教师以及家长代表,通过专题讲座、观点分享、嘉宾沙龙的形式,聚焦幸福力教育的缺失、践行“幸福指南”和家长的自我觉醒等问题,为缓解教育焦虑提供了新思路、新抓手和新路径。

专题讲座

从学习活着到学会活好

养育孩子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

什么是“幸福”?谈到家庭的幸福力,如何定义、感受幸福,是绕不开的话题,中国家长与教师合作管理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赵刚引导现场家长进行思考。

现代家庭不幸福的原因有很多,因为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更不在少数。赵刚指出,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功成名就,过上幸福人生,但这恰恰搞反了。“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养一个人能活着,进而引导他能活好。”他表示,以学校教育为主,亲子关系围绕学业考试的教育标准,导致很多孩子只会做题,不会做饭。不能自食其力地活着,没有生存的能力,谈何幸福人生?

“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幸福的。所谓幸福,是在于认清一个人的限度而安于这个限度。”借罗曼·罗兰对“幸福”的定义,赵刚指出:幸福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它首先是一个人自身的体验,是自身感到所获。一个夫妻关系恶化、亲子关系对立的人,即使是位高财巨也难以体验到幸福的人生。

赵刚对《小脑袋大世界》一书中的两句话印象深刻:1到7岁只占生命历程的10%,却决定了人生的70%;要想过好人生的80年,就要重视人生的前8年。可见,作为人生第一所学校的家庭、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其作用无可替代。

因此,教育的本源要回归生活,而生活来自于社会最基层的细胞,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组建的原生家庭。赵刚谈到,家庭的独特价值是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无法取代的,如果把教育完全寄托给社会组织,将会失去大部分的根基。

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往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高学历的社会认证,在今天已经完全被颠覆,从学历社会走向学力社会已成为必然。多元智能的创建人加德纳总结了人类面向未来的五种能力,包括整合力、创新力、尊重力、学习力和道德力。对此,赵刚指出,未来不是掌握知识多少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运用工具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这两大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将来的成就。

在家庭教育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和法制化的今天,赵刚建议家长从自身做起,先有家,再有教育,构建一个家庭的幸福,提高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幸福指数,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成长。

观点分享

做幸福人,育幸福孩子

关于幸福的定义,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长邱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幸福是心态,也是一种能力。幸福可以传递,也可以培养。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对另一个人的生命产生幸福的影响力。幸福需要去学习,更需要去践行。

为迎接此次论坛,邱华在学校高年级学生中展开了一场关于幸福的调查。从问卷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认为自己非常幸福或幸福的孩子中,83%的家庭教育为民主型;71%感受到了家庭氛围温暖;89%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幸福来自于家庭的幸福。

在现场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92%的家长了解“不同时期孩子发展的特点”,99%的家长同意“尊重接纳孩子,并愿意为他提供需要的支持”。邱华指出,从数据可以看到家长都非常爱孩子,愿意给孩子无条件的支持和接纳。

其实,每个人的幸福一定会同身边人的幸福,尤其是同孩子的幸福状态有关,幸福需要去学习,更需要去践行。在此,邱华提出了增强幸福感的练习——

首先,接纳自己是幸福的开始。幸福分为很多种关系,在邱华看来,人生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与自我的关系。

“写出自己身上三个及以上优点,了解家人和朋友最欣赏你的三个及以上优点。”很多年前,邱华曾经和一个很调皮的女孩聊天,女孩非常沮丧地告诉她,说自己身上一个优点都没有。邱华当时听了很惊讶,你怎么会没有优点呢?我觉得你有很多优点。但是女孩说,我没有,爸爸妈妈觉得我一个优点都没有。这段对话给邱华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否定之中,你觉得孩子能够接纳自己吗?不能够。”

其次,处理好亲子关系。每段幸福的关系,都是因为彼此需要被满足,每段紧张的关系也都是有需要没有被看到。邱华建议家长用写信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孩子更容易接受;态度比想法管用,提升自我能量,直面孩子所有的挑战,不控制、不镇压、不以爱的名义交流,倾听孩子的想法,少评判,多接纳,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理解。

最后,邱华谈到幸福比成功更重要。获得幸福的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当我们自身幸福而且在不断成长时,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幸福地成长。

做觉醒的父母,拥抱幸福的转变

“父母最好的爱,是在童年帮孩子建立‘心理幸福感’,这是一种根植于内心,源源不断地制造快乐和幸福的力量。”成都树德中学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璐说。

在心理咨询中,王璐遇到过这样一位父亲。他抱怨每天早上都要叫孩子起床,可孩子依然经常迟到,为此,他总是大发脾气。然后,他就一遍又一遍更加大声地叫孩子起床,他以为更加大声的催促,孩子才听得进去。可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做法,让孩子根本没有任何起床的主动性,反而产生埋怨,进而爆发亲子冲突。

其实,每位家长都曾有过没有控制好自己,在孩子面前尖叫发火,事后又感到无比自责的经历。王璐表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绪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当我们遇到压力事件的时候,训斥、责怪和埋怨只会催生更多的消极情绪。而充满爱意与支持的回应,才能够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动力,进而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

“你们有没有监督过孩子写作业?这是对孩子物理和心理空间的双重侵犯。孩子不仅不能专注,还要动用大量精力来对抗你带给他的不舒服。”王璐指出,家庭关系就像是一张网,它充满着连接,同样存在着边界。有些父母以爱之名,不留余地地突破边界感,让孩子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不自知,这是一种自私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边界,每个人也都需要成长的空间。

还有的家长会逼迫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赶了一场活动,又赶下一场,好像下一秒做的事情才更有意义。有心理学家认为,亲子冲突的根源其实是时间概念的冲突。家长以未来为导向,只关心孩子怎么样可以达到理想的目标状态,不断地催促孩子,再快一点、再努力一点、再优秀一点。而孩子恰恰相反,他们活在享受每一个当下的瞬间。

其实,全心全意投入到眼前正在做的事情,孩子的天性才会被激活,内在的动力也才会去主动探索世界。所以,生活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场伟大的冒险,即便可能有挫折,即便可能不如意,那也是他的人生经历。王璐表示,学会关注当下,学会专注投入,家庭才会有活力,每个人才敢于表达真我,这就是积极投入的家庭,觉醒家庭的样子。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