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是光 接纳是爱

——学生情绪应对策略

■成都市锦江区师一学校 郑朗

《教育导报》
2023年第47期(总第3812期) 导报三版

弗洛伊德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常会遇到学生有负面情绪的情况,如果忽视学生的负面情绪,直接说教或者批评,对于一部分胆子比较小的学生,这种情绪会被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会心生怨恨;胆子比较大的学生可能当场会和教师发生冲突。那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情绪问题,教师应该怎么应对呢?

一、看见学生的情绪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能敏感地捕捉到当下学生的情绪,当观察到学生有情绪时,一定不要忽略对方的情绪直接进行教育。学生带着情绪,不仅听不进任何道理,并且还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这时的教育非但起不到任何作用,还很可能会激化情绪,导致过激行为。日常生活中,一些学生因为非常小的事情而发生很激烈冲突、造成严重后果,正是由于情绪没有得到及时关注并处理造成的。正确做法是,当教师捕捉到学生的情绪,一定不要急着说教,而是让他把情绪表达出来,如,“某某同学,你现在是不是有点委屈?”或者是“我觉得你好像有点激动,是吗?”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被共情,会感到有一束光照亮了自己,自己的内心被老师“看见”,被理解的感觉油然而生,这对缓解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二、接纳学生的情绪

当学生情绪被“看见”,他们通常会一股脑地说出自己的委屈、愤怒等。教师让学生敞开了心门,他们的情绪也有了宣泄通道。但是,有些老师听到学生的不合理或者错误的认知时,往往会打断他们说话,或者立即进行评价。如,“你这样想是不对的。”“这点小事算什么嘛,没关系的,豁达一点。”这其实是在否定学生的感受,认为其不应该有这样的情绪,或这样的情绪是不对的。学生重新感受到不被理解和不被接纳,本已敞开的心扉会再次关上。经常被否定的学生,会拒绝下一步的沟通,因为每一次“掏心掏肺”都会让自己被否定、被伤害。学生当下的感受是真实的,在成年人看来很小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天大”。所以,当学生倾吐感受和情绪时,老师要耐心倾听,不论所讲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不打断、不评价;可通过点点头等行为对学生的感受表示理解,如:“哦,你觉得老师误会了你,所以你很委屈。”或者是“同学擅自拿了你的东西,确实挺让人生气的。”学生感受到被允许、被接纳,就是常说的“尊重学生”。当一个人被尊重的时候,爱就发生了。

三、复盘学生的情绪

当学生的内心被看见、被接纳之后,情绪基本会平复得差不多了。这时,教师不能就此结束和学生的沟通,如果学生的情绪每一次都止于被接纳,会产生弱者思维,认为自己很可怜,需要全世界都包容、接纳自己,不利于心理健康。教师要趁机复盘其刚刚发生的情绪,启发思考,提高认知。正如情绪的 ABC理论描述的,产生情绪的往往不是客观的事实,而是人对事实产生的信念。青少年处于价值观不稳定的阶段,会有一些成年人看来很幼稚的信念,所以情绪才不稳定。每次情绪结束,教师和他一起梳理和挖掘情绪背后事件和信念,启发学生意识到自己有误区,才能提高其认知能力并形成积极思维。如,学生被老师批评后,会非常愤怒,就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看待批评。批评确会让人产生不好的感受和情绪,但批评的背后往往是关心、担心、重视。当学生认识到了事情的本质,以后再面对批评可能就不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了。

在教学生涯中,难免会遇到学生情绪激动的时候,如果是简单粗暴地理解成学生不尊重老师,或者是学生不懂事,这是一种误解。作为老师,要通过敏锐的观察捕捉学生的情绪,通过接纳让学生感受到理解和尊重,同时启发思考,提升认知,引导学生学会辩证思维。坚持这样做,一定能成为情绪稳定、温暖有爱的老师,在收获和谐幸福的师生关系同时,影响学生的一生。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