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哭的反应,往往投射了家长自己的心境。现代生活节奏很快,家长也常常处于一种忙碌,甚至忙乱的状态中,因此,当孩子哭的时候,家长更容易烦躁,感到疲惫,也会着急、困惑,孩子怎么这么爱哭?还会指责孩子太“玻璃心”,太敏感脆弱了。
其实,面对孩子爱哭的情况,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办法,家长或许可以问问自己,“孩子现在几岁,语言表达能力足够吗?”“孩子哭之前和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大人是怎么处理的?”“我们的亲子关系如何?”“孩子是个自信的孩子吗?”……
一番问题问下来,你可能会发现,天生爱哭的孩子很少,爱哭并不是孩子的特质,只是一个结果。哭是孩子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当他们还没有完全发展起其他沟通技巧和情绪调节能力时,只能靠哭来表达。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哭是他们沟通需求的方式之一。需要食物、安抚、关爱、陪伴或其他帮助时,他们会通过哭泣引起父母或照顾者的关注和回应。
因此,家长应该以开放和理解的态度看待孩子的哭泣。用心聆听孩子是在表达什么需求,委屈、不满、伤心、愤怒?……听懂孩子的需要,才可能帮助他表达自己和控制情绪。
比如,当孩子因心爱的玩具被摔坏而哭闹时,家长可以这样做:
首先,安抚孩子的情绪。你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很伤心,你可以哭一会儿,我会陪着你。”帮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然后,找出原因。“你很喜欢这个玩具,但坏了,你很难过,对吗?”帮孩子说出情绪的由来,并鼓励孩子表达出来,“你说出来我就知道了。”最后,讲原则。“我知道你很伤心,但这是你自己摔坏的,我们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况且这是公众场合,我们不能大哭大闹影响别人,我们可以思考其他方法来弥补损失。”
当家长温和而坚定地表达时,通常孩子的情绪能缓和下来。如果孩子仍然喜欢哭闹,家长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应对方式让孩子获得了一些好处,让他觉得哭泣是可以操控家长的一种方法?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哭是可以的,情绪是被允许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教孩子处理情感和矛盾的方法,也可以创造机会,鼓励孩子多去交流,分享情感。更重要的是,和谐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到安心、安全,被接受、被理解、被支持,减少焦虑和不安。这样,遇到事情时,孩子才会更自信和从容地去解决问题。
爱哭并不一定意味着心理脆弱。每个孩子的性格和情绪表达方式都不同,有些孩子可能更容易流泪,而这并不代表他们是心理脆弱的。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爱笑又爱哭是她的一大特征,但这也不影响她在比赛中赢下对手。
然而,如果孩子频繁哭泣或哭泣持续时间过长,可能需要家长进一步观察和了解背后的原因。有时候,哭泣可能是某种问题或困扰的表现,这就需要专业的帮助和关注了。如果你对孩子的情绪状态感到担忧,最好咨询儿科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以获得更具体的建议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