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科间迁移能力的培养

■成都市新津区实验初级中学 江边

《教育导报》
2023年第53期(总第3818期) 导报三版

近年来,学习迁移能力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学校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笔者将探讨学习迁移能力的相关知识和有效途径,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更好地进行学科之间的综合学习,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一、什么是迁移

“迁移”的本意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作用从一地到另一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涉及不同的情景,如,一个人在某个情景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可能会影响到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迁移”可以被视为一种学习过程,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并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解决与之相关的、相似、相近、相联、相互关联的领域中,将原本孤立的知识和能力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1908年,美国心理学家贾德( Judd)进行的“水下打靶”实验,可以说是一次关于迁移能力的重要研究。他把被试者分成 A、 B两组练习水中打靶。对 A组被试者先教以“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而后进行练习, B组则只进行练习、尝试,而不教原理。当他们达到相同的训练成绩以后,增加水中目标的深度,结果继续打靶时,学过原理的一组的练习成绩明显优于未学过原理的一组。这一实验说明了迁移能力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实际情况,并运用所学的经验,快速地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

二、迁移的特征

迁移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行为,涉及从一个地点转向另一个地点的过程,这种过程需要把已经掌握的知识、技巧、思考模式、基本概念、情绪、态度、价值观等转化为适合当前环境的行为,从而使人适应复杂环境,更加灵敏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提高人的综合能力。

迁移能力可被定义为一种技巧。这种技巧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提升,包括文科、理科和文理学科之间。迁移能力可帮助人更好地掌握一门新的技术,并且可以让人更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例如,在语文学科中文学知识和历史学科中的人文知识的迁移;在物理学习中审题技能与数学、化学审题技能迁移和应用。此外,我们还可以探究不同课程内容对学科的影响,以及在实际问题当中的运用。

迁移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情况,也可能影响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正迁移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理解和应对各种情况,而负迁移则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也可以阻碍我们正确处理和应对各种情况。

三、培养学科间迁移能力的有效策略

1 .建立平台,提高对迁移能力的认识

一是提高理性认识。学校建立组织网络,形成学科组的横向联结,各学科教师既分工,又合作;既重视本学科教学,又重视其他学科教学。此外,教师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打破传统的独立学科思维模式。课堂上,教师应进行有效的准备,设计复习、讲授和研讨各个环节。在课外,鼓励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在测试中对知识的“引进”和“援用”进行综合评估。。

二是形成特色资源。按照课程标准,教师们将所有学科的重难点、解题的方式、特点、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方式汇总,以便帮助学生掌握所需的信息。如通过将化学与地理、历史以及其他相关的课程内容结合起来,以及将这些内容应用到数学阅读材料的分析与推断,助力提升学生迁移能力。

三是加强校本培训。要实现学生学科间迁移能力的养成,教师既要关注理论研究,如迁移能力的内涵、教学模式与学科间迁移能力之间的关系、培养提升学生的学科间迁移能力的要素等,又要关注实践研究即基于学科间迁移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要素、基本流程、操作要点;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迁移能力的现状和困惑、转化和转换,提升学生的认同度、教师的专业水平。

2 .提高教师水平,促进迁移能力的引导

一是增强能力素养,打破理念壁垒。教师需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落实学生学科间迁移能力的各环节,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迁移能力。为了更有效地教学,教师要扩大思维范围,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扩大对学科之间问题联系的探讨。

二是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综合知识网。运用比较方法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提高学科间的迁移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根据知识网络及时调整和更新。学科间的比较方法,培养了学生跨学科迁移能力,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是设计教学程序,创设迁移情境。“启发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跨学科的思维模式,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程的重点,更深入地探究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启发式教学”,设计多角度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3 .强化思维模式,促进迁移能力的应用

一是培养比较思维,奠定迁移能力的基础。对比各种信息,学生才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把握其共性,将信息融会贯通。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对比,让他们分享经验。这样,学生们了解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更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当我们体验到给学习带来的高效,就会自觉形成“知识比较意识”。

二是强化思考意识,提升迁移能力的实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将本科课堂知识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注重不同学科的相同案例、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启迪学生去思考、去联想,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生成。如语文学科中的游记类文章,既可从文学的角度加以鉴赏,也可从地理的角度进行讲解,还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绘制路线图等。

三是增强知识链接能力,找准迁移的切入点。链接能力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充分调动自己已学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对比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找准迁移的切入点,进行类比学习。迁移能力中对新问题的认知能力是指‘渔’与‘鱼’的关系,我们需要透过问题看清问题本质,知道这个问题在考查什么,需要哪个知识。实现迁移能力的关键在于对知识技能的灵活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最大的可能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自觉领悟知识背后相关联的链接信息,经过深入思考,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获得最好的结果。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要求学生不仅具有扎实广博的知识储备,更需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迁移运用的能力。教育是培养迁移人才的根本途径,结合社会需求,立足学生发展,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迁移应用能力。“为迁移而教”的口号如今同样适用,并且更加需要认真研究落到实处。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