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要有“三性”

威远县实验小学 孙丽

《教育导报》
2023年第56期(总第3821期) 导报三版

当前,小学生普遍受到家长无微不至地关怀,鲜有参加劳动实践的机会,因而学生的劳动意识普遍比较浅薄,且缺乏一定的实践劳动能力。学校要立足学生实际,重视劳动教育,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学生。

一、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要有可行性

第一,劳动教育形式要因地制宜。教育形式要以学校的客观环境为基础,确保学生可以顺利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例如,城区的学校,学校校园面积小,周边多商业区和居民区,教师可让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等活动。乡村的学校,学校周边拥有大量的绿化和较为宽阔的场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比如,开垦“小菜园”、创办“小小动物园”等,让学生亲自参与播种、浇水、拔草、喂养、打扫等劳动,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劳动,体会劳动的辛苦。在“小菜园”收获后,教师带领学生一同采摘。学生看到丰收的成果,便能感受劳动的价值与喜悦,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

第二,劳动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智能电子设备已经广泛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劳动教育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例如,学校可以开展特色机器人编程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这样的劳动内容打开学生对劳动定义的视野,使学生明白劳动不仅仅指的是体力劳动,像编程这样的脑力劳动也属于劳动范畴,从而让学生更科学地看待劳动,尊重每个人、每个行业的劳动成果。

二、劳动过程要具有真实性

小学劳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听”“看”“玩”中,而是要让学生真实地付出辛苦、付出汗水。只有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苦和累,才能真正磨炼其意志品质。为此,小学劳动教育过程要讲求真实性。既要对“质”提出要求,也要确保“量”的达标。

第一,劳动要身体力行。有的小学生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其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学生没能感同身受地参加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因此,劳动教育要具有真实性。在劳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安排符合学生劳动能力的任务,让学生真正付出辛苦和体力,磨炼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

第二,组织劳动技能竞赛。竞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胜负欲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认真地对待劳动,从而改变过去对待劳动被动的情况。通过竞赛,学生会加深对劳动的思考,也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劳动技能等都能得到提升。在劳动技能竞赛中,教师要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发现劳动就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劳动过程的真实性。通过以赛代练的形式,有效促进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前进,有利于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提升学生的自立能力和自理能力。

三、劳动教育要有全程性

劳动教育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应当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不仅要跨学科,还要将其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实现劳动教育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因此,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要体现在劳动教育课程之中,还应当将其融入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体育等多门学科之中,实现劳动教育的跨学科融合。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劳动教育内容,让学生可以始终受到正向的劳动教育引导。同时,在升旗仪式、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载体中也要开展相关的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融入到学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五育并举和融合中培养积极向上的劳动意识。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