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妨让思维拐个弯

■苍溪县歧坪小学 权卿宗

《教育导报》
2023年第60期(总第3825期) 导报三版

上午第四节语文课,我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孩子们像一棵棵小秧苗一样,笔挺“插”在座位上,课堂有序推进着。忽然,我眼睛向左边一瞟,不对啊,第一排的小杰(化名)把语文书竖在桌子上,正在语文书的掩护下“埋头苦干”。

我不禁怒火中烧,一个箭步跨过去,手指一戳,“掩体”应声倒下。他忙抬起头来,双手惊慌失措地往桌洞深处挪动。我厉声问:“你在玩什么呢?”他低着头,双唇紧闭,脸涨得通红。周围的孩子说:“权老师,他在玩橡皮泥呢。”

我摊开手掌,放在桌子上。在我凌厉目光的注视下,小杰双手在桌洞里摸索半天,拿出一个彩色橡皮泥小飞机,怯怯地放在我手中。

小杰家是单亲家庭,爸爸外出务工,奶奶在家带他。他周末作业几乎不完成,上课经常发呆走神,多次教育仍不见效果,是我眼中十足的“问题生”。

我正要把小飞机给丢到门窗外,仔细一瞧,小飞机做得真是不赖,有模有样的。前些天,李明老师的文章《老师别犯难,不妨让思维拐个弯》跃入脑中,对待特殊儿童一定用好显微镜、放大镜。智慧老师就是带着显微镜,细心发现孩子微小的闪光点,再用放大镜放大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扬起他们自信的风帆。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闪光点吗?想到这里,我火气消失大半。卡耐基也在《人性的弱点》中提出,每个人都渴望肯定,表扬比批评更管用。因为批评、指责对“问题生”来说已经形成的强大“免疫力”,此刻他们更需要一点激励吧。想到这,我火气消失殆尽。

我笑着说:“你这手工做得真不错!”他没反应,站在座位上,沮丧着脸,直愣愣地盯着语文书。“我以前就没发现呢。你还是真是心灵手巧!”我真诚地赞美,摸了摸他的头。他可能感受到我的诚意,抬起头来,嘴角泛着一丝笑意。

周围的孩子说,小杰特别喜欢做手工,捏的恐龙、飞机栩栩如生。小兵拿出一个怪兽和一个大一点的飞机说,是小杰送给他的。不一会儿,孩子们把小杰的作品摆在我面前,有蛋糕、恐龙、糖果、花朵等,简直一个琳琅满目的小超市。

我化身“夸神”:“你还真有这方面的天赋,你将来可以做一个玩具设计师!”同学们也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此刻,他俨然一位明星,嘴角上扬,脸上的沮丧一扫而光。

我很好奇:“你是怎么学来的?”“我从三年级起就看视频,一遍一遍地练习,现在不需要看就能捏出来。”他言语中充满自信与自豪。看来,兴趣才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只要兴趣在,学习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我得继续鼓励他。

我对他说:“小伙子,好好玩!像列文·虎克(显微镜发明者)一样玩出名堂来,说不定将来我们都要给你打工!”他挺了挺胸,在孩子们的笑声中,抿嘴笑了。

我让孩子们讨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玩具设计师。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认识到先要学好文化知识,才能在设计上有所作为,有所创新。我再次转向小杰:“在课堂上先学习文化知识,业余时间继续发挥你的爱好——玩你的橡皮泥!”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我请他做一个手工,下周送给我。

下午第三节课间休息,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门口闪过两个身影。小兵跑了进来,拿给我一个橙红色的东西:“权老师,这是小杰送给你的三角龙。”“这么快就做好了?”我很惊讶,“小杰呢?”我向门口望了望,只见小杰露出半边脸正朝里面张望。我让他进来:“这个做得很不错,你什么时间做的?”他说是午休后做的,我再次夸奖了他,提醒他用业余时间去做,千万别上课再做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愉快地跑出去了。

后来的课堂上,小杰再也没拿出橡皮泥来玩,上课还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我也总是有事没事找他,帮我做事儿。虽然他还不时出现“问题”,但总体来说,改变蛮大。

教育的代名词是激励和唤醒,孩子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我知道,小杰的改变源于我思维方式的改变。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渴望赞扬与鼓励,尤其是所谓的“问题生”,负面的评价早已把他们包裹得严严实实。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来自“权威”——老师正确的褒扬,让他们看到希望,他们才能成为自己希望的模样。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