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机制开课程联家社

——学校“心育”体系构建策略

■南部县第一小学 刘小宁 何晓梅

《教育导报》
2023年第60期(总第3825期) 导报三版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和精神疾病、情绪障碍发病率持续上升,中小学生抑郁、焦虑、自伤等心理问题频发,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问题。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了“建机制、开课程、联家社”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体系,筑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防线。

一、健全心育保障机制

培养“心育”队伍。实施心育教育,教师是关键。通过自主培养和招考等方式,组建了以心理咨询师、专职心育教师为主的专业教师团队,并不定期对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专项培训,提高教职工心育水平。同时,树立“每位班主任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理念,学校要求每位班主任都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还聘请有心育经验家长为心育工作志愿者,参与学校心育工作。在班级设置“心理健康管理员”,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处理班级学生间的纠纷,努力培养学生正确心理健康管理方法。

完善规章制度。一是全面筛查机制。学校每学年对老师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筛查活动,全方位排查心理隐患学生,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二是预警干预机制。学校根据筛查结果,对预警学生进行调研分析,采取分别询问教师、座谈同学、再次监测等,做到对筛查结果了然于心,并对调研分析中问题突出个别学生与学生家长进行一对一对接触,商议解决办法。三是重点帮扶机制。以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学困生及心理隐患学生为重点帮扶对象,以学校领导、心育教师、班主任、志愿服务者等为帮扶者,采用“一一结对”方式,通过谈心、聊天、游戏、咨询、家访、生活扶困、学习辅导等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营造“心育”环境。根据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了“心理健康活动中心”,设立了接待室、辅导室、宣泄室、放松室,添置了沙盘等必备设备,让心育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另外,学校利用公众号、宣传栏、展板、校报等宣传专栏对学生、家长及教职工等进行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二、构建心育课程体系

优化“心育”课堂。首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组织心育教师开发校本教材。并在3-6年级每两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由专职心理学教师执教。其次,学校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学生遇到问题可以拨打热线找心理老师咨询谈心,也可以到咨询室找老师个别交谈,还可以到活动室摆沙盘等,让学生能够在学校找到帮助者。最后,研发微型课程。引导心育教师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开发心育课程,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生家长开设心育社团。如学生方面“孝道教育”“心声倾诉”“情绪我做主”等。家长方面“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宝贝,我想对你说”等。这些微型课程的开发让心育课程更厚重、更丰满。

打造“心育”活动。充分利用班会课积极开展《积极情绪,快乐成长》、《珍爱生命,健康成长》《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形式多样、趣味十足的班会课为学生普及了丰富的心理知识。每月一次团辅活动。学生可单独参加,也可和家长一起参加。在团辅活动中,疏导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积极阳光的心态,让心理预警儿童有了靠山。根据学生不同年段,我们设计了“我的心理我做主”“同心护蕊防性侵”“阳光少年”“千人共种”“快乐包饺子”等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生命成长和意义。

三、促进心育家校合力

构建心育网络平台。一是用好各类交互平台,如学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校长信箱、个体咨询电话等,让学校、家庭、社区信息互通、教育同向。二是尝试构建空中课堂,开通校园直播、 QQ直播等“云课堂”,不定期开展网络授课,让家校教育更加畅通。三是引进社会专业人士进校园。聘请专业人士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卫生副校长等,定期对师生开展法律、健康、卫生等相关培训,让更多的社会专业人士进入校园关注教育、关心学生。

提升家社共育水平。全力建好家长学校。开展班级家长培训会、个别家长辅导、心育团辅等,畅通培训渠道,达成家校教育共识,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同时,派出专业教师参与社区家庭教育中的心理疏导辅导培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心育社区力量。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